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河你一起,探寻黄河文化

来源: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作者:李凯茵 杜润诗 陈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为我们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提供了重要遵循。

2021年暑期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你一起”社会实践团队走进黄河,了解黄河故事。

黄河博物馆

黄河博物馆成立于1955年,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江河博物馆之一,黄河博物馆是万里黄河的一个缩影,是一座黄河知识宝库。

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你一起”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李凯茵前往郑州市黄河博物馆参观,了解黄河相关历史。从黄河的自然地理到人文历史,以及从古至今对于黄河的治理进行学习。队员先后参观了黄河博物馆内“流域地理”、“民族摇篮”、“千秋治河”、“治河新篇”、“人水和谐”五个部分。

黄河博物馆重点向人们展现了黄河流域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治理黄河、与黄河相处的智慧。从大禹治水到近现代各种水利工程的出现,黄河流域的人民一直在探寻与黄河的和谐相处之道。同时这个暑假河南突发暴雨,更加说明了黄河治理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对于黄河治理历史了解的必要性。

三门峡黄河大坝

三门峡大坝是我国在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在我国的水利建设史上,没有一个工程像三门峡这样,从工程设计到建设,从运行到管理,历经曲折,既有规划、决策的教训,也有建设和运行管理的经验,坎坎坷坷,风风雨雨,不时成为全国水利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50多年来,通过水库的调节,为黄河下游防洪防汛安全、沿黄河城市工业和农业用水、下游河道及河口地区生态平衡等,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水库调度、机组抗磨蚀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多泥沙河流水库如何长期保持有效库容、长期保持水库寿命,探索出了成功的方法。

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你一起”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杜润诗来到三门峡黄河大坝参观学习。队员参观了三门峡大坝中流砥柱展览馆,雄伟壮观的大坝,巍峨屹立的中流砥柱以及展览馆那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影像,无不讲述着老一辈水电人的奋斗历程,深受教育。

开封美术馆

开封是世界历史文化名都,在开封美术馆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文化作品。

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你一起”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陈红丽前往开封美术馆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对黄河沿岸的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深刻的感悟,对于开封美术馆所承载的厚重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队员来到第一展厅——陈素真纪念馆。馆中陈列了陈素真大师当年演出的服装、头饰和剧照。在这个展厅,队员了解到了她的生平,陈素真出生于开封,是戏曲教育家,豫剧改革家,并首创豫剧界第一个流派“陈门艺术”,被誉为“豫剧一代宗师”,豫剧六大名旦之首,是豫剧舞台上的一尊美神。

在后面的几个展厅,陈列的是各种各样的书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令团队成员印象深刻的是,志愿者详细讲解了明代王铎的草书条幅、清代阙岚的《百鸟朝凤》、晚清吴昌硕的《枇杷图》等珍贵作品的艺术内涵,还介绍了不同风格的国画的艺术特色和汉字书法艺术的历史演变。魏吉安馆长还谈到了东方艺术的魅力和开封的风土人情,以及《清明上河图》表现的中国古代城市文化的写实风貌。深刻领略了书画艺术的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广博。

陈桥湿地公园

黄河流经全县56公里,在铜瓦厢决口处遗址,黄河转过了最后一道弯,形成南北横河,然后一路向东北奔流入海。历史上黄河在封丘境内多次决口,留下了大面积的滩涂湿地。

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你一起”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王玲玉选择的社会实践地点——陈桥湿地公园。

在黄河的北岸,寂静的封丘县陈桥镇与七朝古都开封隔河相望。夏末时节,漫步在陈桥村,古色古香的村容村貌、令人陶醉的陈桥湿地公园和穿梭在田间地头忙碌的农民,在花海和芦苇荡的映衬下,陈桥村成为黄河生态廊道建设中最为迷人的一景。

脱贫致富过上富裕生活是陈桥村群众的强烈心愿。如今,陈桥村以保护黄河生态、发展乡村旅游为明确方向,努力打造集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于一体的陈桥宋源文旅特色水镇,村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面对丰厚灿烂的历史文化遗存,洛阳以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为重要抓手,注重融合,创新发展,将散布于河洛大地的一座座博物馆,打造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前沿阵地。

二里头文化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3800年前就已经呈现出了根在河洛,辐射黄河、长江流域的强势文化面貌。王权广域辐射,瑰宝灿若繁星,为中华文明的蓬勃发展带来了不竭的动力。

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你一起”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牛晓洋前往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学习了解二里头文化。作为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项目,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通过青铜器、陶器、玉器、绿松石器、骨角牙器等2000余件藏品,集中展示了二里头遗址作为“华夏第一王都”的丰富内涵,为世界架起了探索中华文明源头的桥梁。

呈现二里头遗址考古发掘成果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作为黄河文化的传播者、传承者,一向致力于谱写中原地区新篇章,成为传承黄河文明,讲好黄河故事的有力载体。

郑板桥纪念馆

郑板桥纪念馆位于毛楼景区,依托黄河而建设,以有形载无形,承载黄河文化精神。

郑板桥纪念馆作为河南廉政教育基地,以郑板桥任范县县令时期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德政业绩为主线,展现了郑板桥心系百姓的无私情怀,以及“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民本思想。

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河你一起”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何思宇前往郑板桥纪念馆参观学习。“范县厅”与“潍县厅”介绍了郑板桥在两地为官的经历。在“范县厅”县衙议事厅处,对联“报国当存清正志,为民可效廉明臣”反映出郑板桥执政为民、廉洁奉公的崇高理想。最后参观的是“扬州厅”。介绍了郑板桥入仕前和罢归后卖画于扬州的坎坷一生。在了解他的生平后,对那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似乎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24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院徽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展示

院徽作为学院的重要象征,承载着学院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热情,增强学院内部的凝聚力,全面展现文法学院的特色与精神风貌,文法学院于4月10日至16日举办文法学院院…… 郭小宇 户煜阳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开展“文明教育日”劳动志愿服务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文明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与奉献精神,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于4月27日中午在学院楼A-212教室开展了“文明教育日”劳动志愿服务活动,文法学院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开始…… 冯云会 苏一飞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贯彻八项规定精神,深化党纪教育成果——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教工党支部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深化党纪教育成果,以常态长效治理确保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 花婷婷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聚焦党性修养,锤炼先锋力量——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教工党支部召开发展

为规范党员发展流程,提升党员发展质量,4月23日上午,文法学院教工党支部于学院楼B319书法实验室成功召开第32期拟发展对象民主评议大会。此次会议由教工党支部宣传委员段洁主持,教工党支…… 王寒月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组织师生参加“中国法治实务大讲堂(第三讲)”活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增强师生法治意识,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4月25日上午九点,文法学院组织法学师生通过线上平台参加中国法治实务大讲堂第三讲学习活动。本次大讲堂以…… 苏一飞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作风建设要求,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4月24日,文法学院党委理论中心组于书法实验室B-319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会议。会议由党委副书记刘松梅主…… 苏一飞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第二党支部深入冯丈村探寻非遗文化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4月17日,文法学院教师李婉鑫、马智慧、任多芳、朱雪珂带领学生代表,前往焦作市武陟县乔庙镇冯…… 王玥忻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怀梆艺韵,薪火相传——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深入冯丈村探寻非遗文化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4月17日,文法学院教师李婉鑫、马智慧、任多芳、朱雪珂带领学生代表,前往焦作市武陟县乔庙镇冯…… 王玥忻 郝晓琳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麓山教育学社举办“幸运掷一掷”活动

麓山教育学社举办“幸运掷一掷”活动同学们参与掷骰子游戏参与者看图猜影视参与者主动体验“打圆片”(通讯员刘梦娟)4月2…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走进菏泽麟州外国语学校开展2025年招生政策解读活动

为加强高校与中学的合作交流,助力中学学子了解2025年招生政策,进一步吸引更多优秀学子报考聊城大学,4月26日上午,聊城大学…

党建引领生态路,万羽齐翔地球村 ——“谷雨润万物,生态共守护”主题活动

为提升学生对生态保护的认知,倡导绿色生活,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学生党员服务站联合人与自然协会和爱鸟协会于2025年…

2025年西南石油大学“争鸣杯“辩论赛决赛圆满落幕——后真相时代论题引燃思

2025年4月27日晚七点,由电气信息学院指导、i鸣辩论协会承办的西南石油大学“争鸣杯”辩论赛决赛在思学楼A114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

湖师大公管院青工部“童样想法,哲样启迪”志愿活动暖心落幕

(通讯员宋金娥王君青)4月25日,由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青工部策划主办的“童样想法·哲样启迪”志愿活动,在长沙市岳麓…

最新发布

回首脱贫攻坚,教育发生哪些变化
脱贫攻坚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覆盖了方方面面,其中不乏教育。为了进一步了解脱贫攻坚对本地教育方面的影响,鲁豫相约一队队员唐辛格前往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农安镇滨河初级中学与后勤主任陈…
西南石油志愿服务美丽乡村调研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西油“美丽乡村调研服务团”,义不容辞前往目的地行调研,为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7月10日,美丽乡村调研服务团抵达广东省…
回首脱贫攻坚,感受村庄万千变化
2021年8月31日,为了了解村中老人在脱贫攻坚期间生活质量的变化以及其对脱贫攻坚的看法,鲁豫相约一队的队员张祥东前往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郑路镇满家村对村中的老年人进行采访。在此次调研中,张祥东通过与村…
古今考试说
考,即为测;试,则为试题也。然何为考试,测之以题,举才华横溢于考场者,其目的也,为筑国家之栋梁,抱学子鸿鹄之志,表象如此,实则……从古至今,考生最悲催纵横古今,阅览中华上下五千年,不难寻其规律…
【公益服务】印证过去 见证未来 ——艺术传媒学院“拾遗记”白大石摩崖石窟考察
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时代精神风采的体现,是中国独有的文化遗产。21世纪文化大融合不断加快,传统文化的保护具有更重要的意义。7月12日,是艺术传媒学院“拾遗记”考…
杏花深处有人家
小县城是最普通的小县城,县城的名字用标准的读法读出来平淡而有些难听,可用方言念起来却有几分呢喃细语的味儿。小县城里有条杏花路,杏花是“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杏花。沿着这条老路走下去,就会走到挂着红…
回收脱贫攻坚,大学生有这样的体会
8月31日下午,鲁豫相约一队的成员刘金金前往新疆石河子市红光镇132团对本地居民进行了对于脱贫攻坚成果看法的访谈。队员刘金金家乡所在地是生产建设兵团,采取线上访谈的方式,采访的三位在不同地点上大学的学…
【公益服务】感受文化色彩 领悟遗产真谛 ——艺术传媒学院“拾遗记”白大石摩崖石窟考察
中国石窟寺众多,很多大型石窟寺中,能编上号的窟龛有上百个。很多石窟寺名气很大,每个石窟背后都有精彩的故事。一尊尊灵性的石佛,一龛龛永不凋谢的灵魂;造访密密麻麻,匠心意造妙石生花的蜂巢。满山遍野…
三下乡思想感悟
对于三下乡活动,一开始的想法是目前的自己可以对社会做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从小接受的教育也一直在告诉我,要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回馈社会,于是我报名参加了这次的三下乡活动。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
回首脱贫攻坚,老党员这样说
9月02日,为了解家乡的脱贫攻坚情况,鲁豫相约一队队员刘嘉静前往洛阳偃师翟镇北许村采访一名老党员。由于目前在郑州市和当地疫情防控的要求,本次采访采用线上的方式进行进行。在采访前,刘嘉静对老党员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