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国家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并致力于助力乡村振兴,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赴河南省纸坊村调查土地水源灌溉模式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8月1日-8月5日赴纸坊村开展“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田间,考察农民灌溉模式
8月1日,在经过两日的筹备与计划后,团队四名实践成员于早上十点到达纸坊村,决定先进行实地调研,简单了解纸坊村村民现在使用的灌溉方式及当地大概情况。纸坊村是一个传统村落,地处青龙河两岸,背靠大刘山,是一个美丽的村落。拉开横幅进行合影后,此次的调研活动便正式开启了。
顶着炎炎烈日,队员沿着一条狭窄的小路来到了农田,一眼望去便是绿油油的一片,纸坊村的村民种植了很多种农作物,具队员了解大概有六种作物,即芝麻、花生、玉米、烟叶、红薯、小麦,现如今种植较多的是玉米和花生。四名队员首先来到了一块花生地,很幸运,在这里他们发现了喷灌设备,这说明当地村民有人在使用喷灌进行田地灌溉,但是随着考察的进行,队员却很难再找到另外的喷灌装置。除此之外,队员对田地中土壤的板结度,作物的长势作了简单的观察与记录。在与当时正在进行劳作的村民的聊天中,队员得知纸坊村的许多农民没有进行人工灌溉,大多是依靠雨水,其中一位农民说到:“村子位置位于半山区,灌溉困难,水源稀缺,今年又干旱,收成越来越不行了。”而经过队员们的考察,发现当地的土地大部分是砂石地,土地条件不是很理想。
午饭过后,四名队员继续沿路考察,烈日炎炎,偶尔吹来几许微风,他们沿途谈笑,虽天气炎热,但心中也伴有欢乐。此次队员们把考察重点放在了一些种植大户的田地上,主要是种植烟叶的农田,烟叶的种植对水分的要求比较高,选择合适的灌溉方法也比较重要,他们发现,几乎大部分种植烟叶的田地是用的喷灌,这一类人比较有条件去进行灌溉。看来接下来实践团队的宣传工作任重而道远。
步入民间,宣传当下灌溉新模式
在完成实地调研并整理记录之后,实践队员开始着手宣传活动,经过商议,团队的宣传活动定于8月3日,实践队员需拿上调查问卷和宣传页,然后挨家挨户的进行灌溉知识的宣传并让他们填写调查问卷,以了解当地村民进行灌溉的困难之处。早上十点,实践队员首先来到了当地的村委会,询问纸坊村的灌溉情况与收成,据了解,在国家的扶贫政策下,今年立春纸坊村打了两口深水井,这给当地的灌溉带来了一定的帮助,但是进行喷灌所需要的水管成本较高,导致本多人都不愿意去购买水管来进行灌溉。告别村长后,四名队员来到村民家中展开了宣传,其中,在一位灌溉经验比较丰富的人家里,队员们得到了很多重要的信息,村民说:“大部分年轻人都出门了,劳动力不足,使用喷灌成本也比较高,村里大部人也没有灌溉的概念,都是靠天气下雨让作物补充水分。”
融入大家,献绵薄之力
纸坊村的村民都很朴素热情,在队员来到村民家中进行询问和宣传时,村民们都很配合实践队员,回答好每一个问题。根据村民的情况不同,实践队员也会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对于中年的农民,队员主要侧重于宣传采用喷灌的利润及便利,对于老年人,队员们则侧重于宣传喷灌的简便与收益,当然,考虑到部分不太识字的村民,队员们也会悉心将宣传页上的文字念给他们听,并通过询问的方式协助他们完成我们的调查问卷。宣传活动完成的很顺利,村民们的配合与热情也让队员们心里十分喜悦。
在此次活动中,实践成员主要做的事情是调研纸坊村的灌溉模式,找到当地灌溉的困难之处,进而宣传新型灌溉的好处,在宣传活动结束后,纸坊村的许多村民都更加了解到了灌溉相关的知识,也有部分村民想尝试去改变自己的灌溉模式,这便是实践队员来到纸坊村的意义所在。活动接近于尾声,对于初次参加三下乡活动的实践成员们来说,每个人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当然活动期间也有许多需要改正的地方,相信每一名队员在活动结束之后都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27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