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通过数据分析认为,可以借鉴的有颍上县鑫泉米业有限公司,颍上县鑫泉米业有限公司作为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其做法值得我们参考。该公司每年生产6万余吨大米,年销售额1.2亿元,年产生稻壳1.3万吨,把稻壳丢掉,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如何处置这些稻壳成了制约公司发展的一大难题,当他们得知南京林业大学开发了稻壳发电技术后,合作建设了生物质稻壳发电项目,每年可消耗废弃稻壳1.3万吨,发电800万度,除满足本厂生产用电外,还可用作生活用电,仅此一项每年节约电费就达420万元;而发电用过的稻壳又变成了生物质炭醋液和气。年生产稻壳炭3800吨,醋液2400吨,每年可利用稻壳炭生产5000吨有机复合肥,利用醋液生产3000吨有机活性液体肥及1000吨杀菌剂、除虫剂。该项目的实施,年节标准煤3000吨,减排二氧化碳排放量1.2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30吨,减少烟尘排放量20吨。公司综合利用稻壳废弃物,不仅响应国家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号召,而且在节能减排增效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效。
通过查找有关资料,团队发现了以螺旋输送器、下吸式气化炉等技术设备为核心的稻壳气化装置,如图17,并深入分析了其运作技术原理。以该套设备为基础寻找到了多家相关能源公司,进一步分析了其设备情况后团队进行了可能的模式设置,设计了一套关于农户与能源公司合作回收稻壳秸秆后进行发电的生物质利用思路,在利用稻壳秸秆发电的同时还可以产生干燥粮食、木醋液等副产品,如图18。在该套思路下,农户负责集中田间稻壳、秸秆,能源公司主要负责使用相关设备发电,而中间贯通环节的运输稻壳秸秆及副产品的销售都成为了公司与农户合作分工获利的活动点。并根据农户希望减少或免除运输费用的想法进行考量,产生了田间直接处理的小型机器和公司给予部分运输费或以副产品反馈为抵消两种方式,共设计了三套经营模式,通过引入科技设备促进农户与能源公司合作处理废弃生物质资源,创造了一定量农村就业岗位,为想要回到家乡做贡献的青年及在外务工人员提供回乡就业机会,同时也希望为稻壳秸秆减少焚烧、变废为宝,提高生物质资源利用效率提供新的可行发展思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54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