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将深圳中少为人知的文化及精神弘扬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到深圳并不只有高新科技和包容开放,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7月29日,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的“三下乡”队伍“文化传承先锋队”成员前往深圳市龙华区参观澜松元厦社区的陈氏宗祠与樟坑径舞麒麟队;8月1日,前去龙华区上围艺术村拜访研究抗战飞行员烈士兄弟事迹的王兆宇老师。
陈氏家族在数百年前从中原迁移到南方,分散在南方各地。陈氏宗祠位于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松元厦社区中,宗祠后面便是振能小学。宗祠中保留有着迁移至此的陈氏先祖——振能公的祠堂,除此之外还有振能书院、家风苑、农耕馆等示范基地。同时松原厦社区以陈氏宗祠为典范,在周边建立家风长廊,深入建设优良社区文化,让陈氏家族留存的优秀文化气息在社区弥漫开来。
在这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振能公提倡创办学校。陈老师说:“振能学校也是我们的初中高中,以前整个深圳市只有三家学校,(振能学校)就是其中一家,包括东莞周边都要来这里读书的。以前,读完小学已经很了不起的哦,那当时为了更有效的学习,这周边的都没人,我们可就是又集中了一点钱又建成了(振能学校),包括现在我们看到这个振能学校这个匾。”陈氏家族十分重视教育,祖辈自行集资筹办学校,同时再进行扩办,振能学校与振能小学也是在不断发展扩大,如今已有百年历史。
如今,许多陈氏后人即便分散各地,仍会不时出资修缮祠堂,或许对他们来说,陈氏祠堂便是他们根的所在地,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根。陈老师说他们正准备制作族谱,这是一个很浩大的工程,而且一些族人居住国外联系不到。陈老师认为假如不去缅怀这些历史,便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
29日晚上,小队队员前往龙华区樟坑径党群服务中心,麒麟队在此为第二天的表演而训练。麒麟舞是明代宫廷舞蹈,在明末由宫廷流传至坊间,基本保留了百年前的舞蹈动作及原始风貌。同时广东省内的麒麟舞是客家人南迁的见证。
麒麟与狮子不同,没有高低桩梅花桩等,大多在地上活动,同时舞麒麟并不难表演。吴队长介绍:“麒麟的寓意就是吉祥如意的意思,就跟狮子一样道理,它就是祈求风调雨顺,有时候(用来)辟邪。不一定是节假日才表演,平常哪家人办好事或者老人祝寿,麒麟队也会去表演。”
“我们有经常跟学校挂钩,麒麟进社区、进学校、进课堂都有,我现在都有去大浪实验学校教小朋友。”吴队长说。在29日的训练中就有小朋友们的训练内容,他们认真的参与训练。在对小队员的采访中能看出他们对于舞麒麟十分的喜欢,训练过程中也是十分认真,听从教导,并且表示以后也会一直训练下去。
8月1日,小分队队员前去拜访飞行员烈士兄弟故居的现居主人并且熟悉抗战飞行员烈士兄弟事迹的王兆宇老师。王老师带队员们参观了他们的故居。故居至今已有一百零一年的历史,屋内遗留了铁梨木制的两张长凳和一张圆桌,使这座房屋更具历史感;它曾遭日本侵略者火烧,可看到比隔壁明显矮一截的屋顶和黑色的外墙皮,虽经修补,但是被火烧的痕迹依旧清晰可见。
王老师介绍说,陈桂林兄弟家庭条件十分优渥,而且兄弟两人皆受过高等教育。在那个时代,飞行员人才十分稀缺,在同村的陈安仁介绍和家庭支持下,哥哥陈桂林花2000大洋去参与飞行员培训。当时2000大洋在北京能买3套四合院。陈桂林的弟弟陈桂民同样想去当飞行员,但是他们的父亲不让他去。于是他就偷偷地跑去广州找了他哥哥,参加了飞行员训练。
陈桂林喜欢摄影,在西安事变和谈时,陈桂林为周恩来总理与飞机驾驶员飞虎将军李学炎拍摄了一张珍贵的影像,记录了这永恒的瞬间。
抗战期间,中国空军飞行员们的战斗寿命平均只有6个月,每一位从航校出来的年轻飞行员都记住了母校的校训:“我们的身体、飞机与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所以陈桂林和陈桂民兄弟俩在抗战期间英勇对抗更加先进的日军战机,击败过几次日军战舰,战功赫赫。但不幸的是,弟弟陈桂民在一次空战中血染长空,将生命定格在了25岁。而哥哥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几个月,在试飞刚修好的残次飞机时坠机而亡。
王兆宇老师了解到他们的故事后,决心为飞行员烈士兄弟制作一档纪录片。他的初衷很简单:“他们是我们本土的英雄,他们可能在历史上是那么小的小人物,但是我觉得对于这个村,这个社区,这个街道,这个城市,他们就是很了不起的。他们是真正曾经活在这个世界上,鲜活的人,跟我们每个人是一样的。”同时,王老师也在交谈中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我们不崇尚暴力的战争,但我们一定要警惕这些战争与暴力的发生。”这一席话非常令人触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重点。民族文化永存,英雄精神不朽,无论是陈氏祠堂的家风家训,还是麒麟队的威猛刚武,亦或是烈士兄弟的碧血丹心,令队员们知道这些都是值得传承、发扬的文化遗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73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