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给我们留下丰富文化财富,这些文化财富,大多以物质形式存在并有幸古人特有技术保存至今,但更多是依赖人们的口传心授,一代代传承下来。后者并没有具体物质形式,并随着传承人的逝世而消亡,这类文化遗产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日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然而,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其中很多政策并没有取得预期期望效果。在此背景下,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玄青陶韵队于2022年1月7日分队前往日照市当地中国黑陶文化博物馆采访非遗黑陶传承人之一邢葆东先生,以探询黑陶传承现状及非遗传承人情况。
黑陶作为黄河的重要文化之一,是世界上最轻最薄的陶器,同时也是日照本土最具代表性的物什。中国共有五处重要的黑陶文化遗址,日照市中国黑陶文化博物馆有幸是其中之一,其中,黑陶邢艺术馆与黑陶艺术委员会也在其中,博物馆馆长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项目中,黑陶传承人的三者之一---邢葆东先生。我国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黑陶文化博物馆共有五个展厅,楼层式从下往上依次为大展厅、体验馆、售卖区、生活专区、古老生活专区。
邢老在1990年的时候为了黑陶来到日照。而后在1993年礼品大奖赛中荣获全国奖,其师为其提字黑陶邢,由此得到了黑陶界的充分认可,亦是邢老作为黑陶非遗传承人最大的肯定。在采访中,邢葆东先生以独特性的角度为小分队讲解黑陶,他将陶比作男人,是粗狂的,瓷比作女人,是细腻。比起黑陶,社会大众对于非遗文化听到最多的更是青花瓷这样的瓷器,在此基础上邢老纠正了大众对陶艺与陶器的错误认知理解。而黑陶作为非遗文化之一,在大众眼中则是作为一种“文物”的印象刻在脑海,甚至认为其制作技术已经失传,然而正是缺少对这方面的了解,其中原因与黑陶自身存在稀缺性及少众性有关,导致人们对黑陶存在许多误解。事实上,黑陶并未失传,民间家里的黑色花盆、黑瓦、东夷小镇的古老的建筑,就是黑陶的使用分支的一部分。
黑陶被分为使用品、工艺品和艺术品三种。黑陶直接跟使用有关系。往往有了使用价值的存在,就跟生活有了关系,而后慢慢融入了生活才就传承下来了。而黑陶原本就是属于使用品的,是在不断发展中,从生活中提炼出,才发展为工艺品,艺术品。1997年香港回归,邢老为庆祝设计并带领团队六人共同耗费十月时间之久,制作出能够传递时代信息的盛世龙瓶,颠覆了传统认知。其中的十万条泥条则耗费五月之久,用了五十多张图纸,反复修改过后才造就了这一能够在北京展出,登上中央电视台跟人民日报的伟大作品。随后为纪念澳门回归又制作出盛世龙盘。爱一辈子,学一辈子,干一辈子。这句话是邢老的人生格言,更是非遗传承人应该且必须具有的品质与决心之一。
黑陶非遗传承手艺不是单靠政策和条件的,坚守冷板凳方可做好一件事。经过线上调查问卷以及对邢老的线下采访,可以得知,在信息化时代迅速传播,数据互联网充分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黑陶这一区域的了解及重视程度微乎其微,仍亟待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如抖音正能量网红效应、文物动漫化视频化等方式增强宣传及传播力度;青年人耐不住性子,坐不得冷板凳是传承难以延续的重要原因之一,爱一行,干一行,要让非遗文化活起来,首先要让其“生动”起来,完全调动其兴趣,从而延伸为爱好乃至信仰,才能够让黑陶非遗传承人发展壮大。这将在后续实践报告撰写中是首要考虑及思考创新发展路径之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277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