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学校,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调研“双减”政策的落实情况、采集一线反馈,山东大学(威海)“助力·同行”调研团成员走近小学生活,线下采访了小学二年级语文老师袁老师。
老师提到,“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在上课时间、考试安排、作业把控、在校授课这四大方面上采取行动——将上课时间推迟20分钟,让学生有充足的早饭时间,确保上午的学习效率;一二年级不再有书面考试,考试设置简单有趣的通关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三到六年级只在期末有一次考试,平时做一些单元测试,自主查缺补漏,六年级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升学时的学业测试只用来考察学校的教育结果;作业减量不减质,不少学生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内就能完成作业,其余时间就去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老师抓住课上40分钟,提高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学知识掌握扎实。“双减”实施后,为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社团在原先基础上增加了数量,社团活动质量提高,争取通过社团活动,能够让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据了解,该校学生大部分为进城务工的子女,家长起早贪黑,工作繁忙,课后延时服务无疑减轻了家长的负担,所以实施过程中没有受到家长的阻拦,费用也能被绝大多数家长所接受。但老师的负担加重,在延时服务、授课效率、作业安排上老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
本次调研活动,成员对双减政策在小学的落实情况有了明确的了解,不同的学生情况不同,但在双减政策的实施下,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正在日渐进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298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