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研究皖北地区特色产品直播带货助推乡村振兴的营销模式升级路径——安徽财经大学学子走进安

来源: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作者:毛王萍

大学生网报蚌埠1月9日电(通讯员 毛王萍)

安徽财经大学乡村振兴特产队在指导老师宋俊秀、钱力的陪同下,来到安徽省阜阳市,研究皖北地区特色产品直播带货助推乡村振兴的营销模式升级路径。1月9日这天寒风料峭,社会实践小队在安徽财经大学东校区东门口集合,随后乘搭高铁来到安徽省阜阳市。安徽省皖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但不少特色产品发源于此。比如淮北的临涣酱包瓜、蚌埠的梨膏糖和怀远石榴、阜阳的枕头馍等。本次团队选取了蚌埠的梨膏糖和景德镇瓷器展览区以及阜阳的枕头馍为着手点进行调研,前往老石家梨膏堂和阜阳洪胡子枕头馍店,对老板进行访谈,参观其店铺运营模式。

梨膏蜜汁荡漾

糖果是习以为常的一种食品,然后去真正了解它的制作过程,却又别有一番风味。在指导老师的陪同下,团队成员于1月9日上午参观了老石家梨膏堂内梨膏糖的制作过程。老石家梨膏堂位于张公山百大拓基南门马路正对面,简单的地理位置,默默无闻的非遗制作。公司生产厂通过有条理的规划将梨膏糖的制作在多个房间进行,有储存中药材的、有放包装物的、有熬糖的、有成品储藏室。这样既保证梨膏糖制作的安全卫生条件,同时也方便批量生产。熬糖的过程也是略有些繁琐,需要员工娴熟技术才可把握。首先,将提前准备好的冰糖、薄荷油与经过复杂工艺处理过的中药汁定量放在锅里,再由工作人员开火进行熬煮,在熬煮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不停地用铲子进行搅拌,防止糖浆在局部加热的条件下粘锅,从而破坏糖的观感与口感。糖浆熬成之后,把糖浆倒入模具里,静置一段时间,待糖浆冷却后倒模,这样形状精巧、晶莹剔透的梨膏糖就做好了。

梨膏糖的包装也是独具匠心、形式各异。梨膏糖有不同种类型的包装,有棒棒糖、盒装糖、

块状糖。棒棒糖主要提供给儿童食用,而块状糖是供给家家户户散称。其中盒装糖有轻口味、中口味和重口味。而味道的轻重主要取决于放的中药汁的量,这样便于满足多元消费者的口味。

梨膏非遗韵味悠长

梨膏糖在蚌埠历代相传已有一百六十余年历史,已逐渐成为蚌埠地区的传统特产之一。制作梨膏糖手艺作为蚌埠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蚌埠人民世代传承,逐步在群众生活中深化。梨膏糖是蚌埠人民的共同记忆。正是这些共同记忆,将蚌埠人民无限狭窄的现实与广阔的过往岁月结合起来,使蚌埠人民可以在过去的基础上去创造未来。

风起云涌的是时代,静寂沉默的文化。梨膏糖的制作在蚌埠人民的注视下踏踏实实地进行着。制作梨膏糖的手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极大地满足了蚌埠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对蚌埠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有促进作用。

梨膏见实久久不已

此次安徽财经大学乡村振兴队深入梨膏糖的制作,是对蚌埠梨膏糖的有力宣传,也是促进新生一代的青年去静心了解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真实的所见所闻所感去品味历史的醇厚,通过亘古不变的味道去携手百年传承,通过一丝不苟的制作去仰慕古人的匠心与赤诚之心。此次活动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对社会有更加全面和正确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该活动更是能让学生看到自己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知识和潜力上存在的不足比较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逐渐摆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人民群众的位置。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短暂的寒假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走向社会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是大学生磨练品格、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

在追求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真才实干去丰富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用勤恳踏实的态度去学习力所能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艺,用真诚的心去宣传并保护每一个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07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情系果乡,智赋“苹”安——河北工业大学智果团队助力乡村振兴

为助力祖国乡村振兴,贡献青年一代的力量,电气工程学院的鹿明宇同学组织成立了智果科技团队。在牛新环老师和师硕老师的指导下,团队自主研发了“苹”安视界——一款基于物联网溯源与机…… 鹿明宇 智果团队 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情系果乡,智赋“苹”安——河北工业大学智果团队助力乡村振兴

为助力祖国乡村振兴,贡献青年一代的力量,电气工程学院的鹿明宇同学组织成立了智果科技团队。在牛新环老师和师硕老师的指导…

山东大学商学院学子调研雁绣非遗,探索文化传承与教育融合新路径

2025年1月15日,山西忻州代县的雁绣工作室里,山东大学商学院“元中藏遗”队成员王妍博与雁绣省级非遗传承人高凤兰老师展开了…

桂平杖头木偶戏 “遇春”:广西师大学子 “穿针引线” 解传承之困

在文化多元且非遗保护意识渐强的当下,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走进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深入调…

青春赋能:广西师大学子为桂平杖头木偶戏 “舒筋通络”

在非遗保护热度攀升的当下,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肩负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走进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

最新发布

潍坊学院三下乡:走进革命圣地,传承革命精神
为了传承先烈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先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潍坊学院政法学院2021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同心异域学党史实践成员,在潍坊学院“三下乡”活动的号召下,于2022年2月3日在贵州省安顺市…
梦想冬奥,从我做起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2022北京冬奥会的脚步一天天临近,“一起向未来”的主题口号与歌曲更加深入人心。“未来”二字如初升的太阳,拔节的禾苗,令人展开无限遐想,增添奋进动力。为积极响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党的理论宣传调研
实践主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调研团队名称:初心不改,红色筑梦实践时间:2022年1月10日—2月2日实践地点:线下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朱仙庄镇管理委员会党总支会议室+线…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车鑫开展线上国家资助政策宣讲活动
为广泛深入宣传党和国家的学生资助政策,使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家喻户晓。2022年2月11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学生车鑫积极响应学校“我为资助代言”学生资助宣传大使为母校德州市齐河县第一中学高…
潍坊学院三下乡:走进先辈,赓续红色基因
正值建党百年之际,为探寻革命记忆,重温党的历史,追忆革命历史丰碑,进一步加深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更好地学习伟大建党精神和革命先辈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潍坊学院的政法学院的三下乡活动实践小…
潍坊学院三下乡:砥砺革命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学思践悟中自觉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022年1月26日潍坊学院政法学院“异域同心共学党史”实践小队…
传承红色经典,追寻红色印记
为进一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赓续红色血脉,在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在实践服务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增长才干,潍坊学院红星闪闪队的队员们通过线上查阅资料与线下参观党史馆、博物馆两种方式…
潍坊学院三下乡:赓续红色血脉 砥砺奋进力量
为引导并加深大学生对党史团史的学习与认知,此次寒假三下乡活动于2022年2月7日至8日举行,潍坊学院政法学院2021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孙芳草在家乡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进行参观太行太岳烈士陵园活动,深入了…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党的理论宣传调研--线下实地宣讲
通讯员:杨子玥实践主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调研——线下实地宣讲团队名称:初心不改,红色筑梦实践时间:2022年2月2日实践地点:线下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朱仙庄镇管理…
抗疫有声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全国人民一起对抗新冠肺炎疫情,共克时艰。庚子鼠年之初,武汉各大医院全力以赴抗击冠状病毒,10万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他们以血肉之躯,筑成守护家园、保卫武汉的长城堡垒。就像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