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农村双减,探寻深层原因
“双减”政策在相关城市已陆续展开了试点。在实施过程中,“双减”为教育改革增添了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守护梦之队”将追根溯源,探讨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
1. 学校人员配置不合理,课后服务不到位
现阶段学校人员结构明显不合理,学校老师的人员的配置结构不合理,学校老师的人员结构配置主要以学科类教育教师为主,一些课后素质教育培育课程主要以学科类教师兼任,有些已经工作了一整天的老师在课后服务时并没有得到较多的课时补贴。课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投入精力不足,专业性也有较大的差距。在农村地区甚至还出现了部分老师兼任多门课程的现象。而且国家没有统一的规定延时服务收费标准,各个地区收费标准参差不齐,给不同地区家长带来的压力仍然很大。
2.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大
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和乡村的教育事业发展都出现了飞跃式的进步。但是,随着城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的义务教育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城乡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受到教育政策导向的影响,多年来教育经费的投入明显偏于城市。农村教育资金的筹备能力及其有限,教育设施配备的城乡差距日益严重,农村部分教师趋于老龄化,结构比例不合理,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明显落后于城镇学校。
3. 升学压力巨大,作业减负难落实
当前中考已经实施分流制度,高中的升学率不超过50%。中小学生面临着学习压力。不同学生对“双减”有不同看法。对于优等生来说此举减少了学习的积极性,其他学生没有特别感触,有的则以为时间规定作业量是不公平的,即同样的时间不同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量不同。而且老师为了学生成绩不敢少布置作业,家长也要求老师多布置作业。不满意成绩的学生甚至主动增加课外作业。“双减”政策之后,学生的作业量并没有减少。作业减负也成了口号无法落实。
4. 家长私教还在,课外培训质量良莠不齐
考核制度仍存在,学生中高考的压力没有减少。即便严管课外辅导机构,但是补课和培训仍然存在,只是从明面上转到了暗地里。学生课上没听懂,课下谁来补?中学生作业依靠家长辅导这是不现实的,但“双减”政策严管课外辅导机构,为了拉小孩子间的差距,家长只能花高价来请私教。同时目前主要培训机构总体而言,课程供不应求,有些家长需要提前预约课程。各类课外培训质量良莠不齐,缺乏评价标准。
5. 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对“双减”认知不清晰
目前部分农村地区家长仍然秉持着“分数论”,认为孩子只有分数高才能够得到更好的生活,不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同时家长不注重家庭教育,只想着自己赚钱供孩子上大学,孩子学习的事完全交给老师。同时部分家长文化水平低,对”双减”政策存在认知不清晰甚至一问三不知的情况。
6.“普职比”焦虑
教育焦虑尤其是“普职比焦虑”已成社会热点问题,“普职比1:1”的说法在社会上流传,这其实国家一个方向性的政策引导,但却被理解为绝对刚性的教育安排。部分地区家长认为“普通高中”才是孩子的正路,对职业教育的社会关注度较低。家长和学生也面临着学校分流的压力。“双减”政策的影响度较低。
7.培训机构关停或转型带来的劳动合同纠纷及退费矛盾突出
“双减”政策实施后部分校外培训机构关停,学生与课外培训机构之间的合同也纷纷解约,但是由于课外培训机构对大量的赔款难以预料,无法立刻处理退费冲突,特别是跨省培训机构或异地培训退出时在本地产生的风险难以预料,家长和从业人员维权难,形成不稳定的因素。
8.“双减”政策宣传度不够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双减”政策及其实施细则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及时引导广大师生和家长对“双减”政策及其实施细则有更全面的理解认识,没有自觉支持参与“双减”政策的执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39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