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道不忙,为光而生
一开始想要做这个主题,是因为一次英语课的学期项目。我和同学选择了智能导盲杖进行研究。在阅读研究论文和资料的时候,我发现盲人的出行面临着许多麻烦。导盲犬昂贵稀少,更多的盲人出行采取的方法是盲道加导盲杖,盲道更是他们在外部环境行走的重要工具。我们又查询了很多相关资料,发现一些学者对于盲道的研究认为,目前我国的盲道虽然总里程很长,也设立了较为完善的城市无障碍管理措施,但是落实的并不全面。盲道总里程虽然很长,但是设置并不合理,很多盲人出行必须或经常走的路口、公交站、居民区很少见到盲道的铺设,但在繁华路段却很常见。盲道的建设与管理不同步,使得不少盲道虚化成一道装饰,违背了建设者的初衷。再者,有些地方的盲道颜色设置不合理,与周围地砖的颜色区分度不高,并没有考虑到弱视力人群的使用。弱视力人群主要借助盲道的颜色来判断路程,颜色区分度低,让他们难以出行。
中国的盲道修建热潮始于 2005 年,因为从这一年开始,「全国文明城市」这个称号开始评选。在评选的项目中,盲道的覆盖率是城市是否文明的重要指标。所以,全国几乎所有城市都以极高的热情来修建盲道。现在,中国有了全球长度最长、分布最广的盲道。但是,这种盲道对盲人的作用其实并不大。盲道很重要,维护盲道更是重要。中国盲人协会2019年5月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1731万视力残疾人士,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数字不可避免的会上升。但是生活中却很少有人看见盲人出行,黄色的盲道只是空落落地陈设在路面上,甚至出现了盲道伤盲的情况。全面建设城市盲道,说的不是数量上的增减,而是全方面的为视障群体考虑,减少盲道占用的情况,提高社会对盲人的理解和接纳。
一片蓝天下,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在建筑物和公共场所设置无障碍设施,是特殊群体拥有的权益,也能体现他们是否真正和谐地融入社会,被社会真正尊重和接纳。无障碍设施,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的温度。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一方面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和加强人文关怀,让无障碍设施真正方便起来,得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无障碍设施的监管。例如,对于停车占用盲道的违规行为加强执法等。另外,还需要在全社会引导树立“无障碍意识”。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关爱特殊群体的浓厚氛围,才能逐渐增强人们自觉帮助的意识。意识增强了,愿意付出关心和帮助的人才会越来越多。
无障碍建设一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一座城市要精致,就是对细节要更多关注。坡道、盲道并非仅给坐轮椅、视障人士专用,更多的还有老人、儿童、孕妇,所以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对城市的作用不言而喻。它体现着城市的友好度,折射出城市管理者的“良心”。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也是温暖的城市“符号”。关爱弱势人群,构建现代化、文明化的新无障碍城市,构建平等、有爱、相互尊重的和谐社会氛围,成为了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40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