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寻根文化梦之队队员周鑫于1月19日走进了济宁市泗水县“川上诗文文化广场”进行游览,感受文化气息,接受诗词文化的熏陶。
清晨饭后,驱车至泗河沿岸。此时虽入深秋,泗河却不乏绿意,仍能感受到泗河生态环境的生机盎然。泗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古称泗水,源于泗水县东部陪尾山下,由趵突、响水、洗钵、红石四大泉汇流而成。川上诗文广场位于泗河沿岸的泗水滨景区,泗水滨景区利用泗河水系生态,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是一个以参观旅游、度假游玩、运动休闲、水上娱乐为主的生态旅游景区,承载着以“中华古文化之源”、“圣人之源”于“卞仲姓之源”为代表的“源文化”文化气息十分浓厚。
川上诗文文化广场的入口将广场分为东西两部分。由入口向东望去,映入眼帘的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写的《鲁郡东石门山送杜甫》一诗中的佳句“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向北望泗河,荡漾的水波摇荡在眼前的泗水,熠熠的海色映亮了远山徂徕。心中不禁感叹:这不正是刚才诗中的美景吗?这确实做到了景中有诗,诗外映景啊!
由入口向西走去,第一部分便是泉林寺石雕。石壁右侧还刻有《观泉二首》,是为壁画之源。石壁中的泉林寺依山傍水,河中微波粼粼、船只如群。历代古人观赏之余常感叹曰:“游泰山不游泉林诚一大憾事”。清朝时期,康熙、乾隆祖孙俩多次东行、南巡来山东曲阜朝圣到泉林观景,其中康熙巡游一次,乾隆九次,并建有行宫,留下《泉林记》等大量诗篇。想来当时的泉林寺也是一座闻名遐迩、香火鼎盛的庙宇。石壁中,寺前放有两尊石像,是寺中僧人欢迎拜佛者入庙的画面,展现了悠久的佛教文化。
继续向西走去,刻有宋代理学家朱熹传诵至今的诗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这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地方再细品此诗,实践队队员更能体会这是一首表面写景,实则赞颂儒家经典、寓理趣于形象的哲理诗。再向西行,梅花树下斜放置了一支两米多长的毛笔,放眼望去诗意油然而生。队员不禁俯下身去仔细端详,融入浓浓诗意。
川上诗文在建设手法上充分融合诗与画为一体、用雕塑的形式重新解读古人对泗河的赞美。浮雕选择了历代有价值的诗人诗作以浮雕、高浮雕、镂雕的制作手法,将情景交融的诗化泗河精雕细画、娓娓歌颂。每个诗人的形象一一刻画,背景描绘了与诗内容相关的浮雕,把诗中的人、景、物、情展现的淋漓尽致。细细品来,这里不仅有诗词文化,还蕴含着雕刻文化和泗水的历史文化,确实是一个值得静下心来仔细欣赏感悟的佳处。
据队员了解,因为这里环境宜人、文化韵味浓厚,当地的居民经常会来此处锻炼身体,或跑步、或打球、或散步,累的时候便会驻步欣赏美景和石壁上的雕塑与诗,为平常的生活增添了许多宁静与韵味,也让他们在无形中增加了历史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千年古县泗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里有伏羲、虞舜的足迹,有李白、朱熹的绝唱,有康熙、乾隆的诗文,这里是泗河的源头、儒家学说的发祥地,春秋末期,孔老夫子携带弟
子观泉,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泗水寻芳,泉林观泉,留下大量赞美诗篇,现遴选于后,是为“川上诗文”。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泗河流域是儒家文化的渊源,儒家五圣以及墨子等众多的先贤都与泗河结下不解之缘,使之成为“洙泗渊源之地,圣化融液之区”,为我们创造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而我们要做的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保护好现有的文化遗产,用心感悟文化内涵、提高文化素养、结合时代需求,以实际行动保护、继承和发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43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