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作为世界上起源最早的文字,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被称为“中国文化的脊梁”,几千年以来与中华文化相伴而行,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不朽的篇章。当下汉字已经完全融入了民众的日常生活,但伴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智能输入给传统书写带来了挑战,提笔忘字、写错别字的现象越发频现,同时年轻一代用谐音等方式来求新求异的现象愈演愈烈。为了让年轻人体会到“原滋原味”的汉字之美,曲阜师范大学赓续文化,源远流长队队员崔冉冉于1月26日在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刘集镇西崔村开展弘扬汉字文化的实践活动。
该实践活动主要有讲解汉字演变历程,赏析古汉字之韵。实践对象以青少年为主,为青少年树立良好的汉字书写规范,增加对汉字文化的了解。受疫情影响,实践活动采用走访的形式。
从1月24日起,队员开始收集于传统汉字的有关知识,通过阅读书籍《汉字就是这么来的》和有关汉字演变解释的学术文章了解了详细的汉字的构造与汉字的演变的原因、过程及演变趋势。队员整理了重要过程,并搜寻了汉字演变的图片辅助讲解。
1月26日下午开始进行实践活动,首先去到的是两位小学生的家里,两位小学生正在上二年级,处在汉字学习与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因为小学生的知识面有限,在讲解汉字演变历史的过程中会因为不熟悉历史而不能很好的把握汉字的演变进程或者没有见过某一事物比如青铜而无法理解某一文字的存在。但队员充分利用网络为小朋友们查询相关照片解决他们的困惑。队员提前准备的有关汉字演变的具体照片发挥了极大的巩固作用。以汉字“公‘”私“”带“为典例,讲解如何造出的它们,让他们一起欣赏古文字之美。活动的最后,队员与两位小朋友一起玩了猜猜看的游戏,先画出甲骨文或金文(更接近事物本身的形状),让小朋友去猜对应现在的那个文字,两个小朋友猜对了大部分。希望这些拓展知识能对他们的学习汉字有所帮助。
走访的下一位是名中学生,其对汉字的演变有些了解但并不是很清楚。队员向他详细的讲述了汉字的来源——仓颉造字和图画,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及演变的原因和各字体的历史背景。该学生对汉字的部分了解主要来源于所学的历史知识,实践员感同身受。高中的学习任务繁重,尤其是在聊城,更为看重学习,许多学生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此次走访让实践员深刻的认识到,学校教育是对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关重要的力量。
最后一位是个大学生,她对本次实践活动也感兴趣但也没有很深的了解。大学生较中学生的电子智能输入频率要高,所以对大学生的弘扬势在必行。队员除了进行汉字演变和古文字的讲解,队员向她展示了一句繁体文字,简体文字的意思是“一只犹豫的乌龟“但繁体字十分复杂,这位学生最终只认识两个字。由此可见,简体的推广确实为人们的阅读与使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近年来,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完善,越来越重视夯实文字根基。小学低年级,认识常用汉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小学高年级则要熟练书写正楷体,理解汉字的文化含义,体会优美的汉字结构:初中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汉字的美感和意境。
汉字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几千年来一直支撑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就如同运载运载火箭一样,助推中华文化飞跃一个又一个新高度。而且,汉字从古到今一直坚持自己独特的表意性,使得其形体内部蕴含着丰富的古代文化信息。一个个字符,就如同中华文化的活化石,传递着来自古代社会的音讯,描绘着中华文化发展演化的历史轨迹。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不难发现汉字文化尚未在教育刃存在漏洞,但随着对汉字文化的重视,与汉字文化有关的课程与活动的身将会出现在各地的课堂上。在不久的将来,汉字将会再次大放光彩,方块字不仅会被各族人民喜爱,也会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45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