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2年6月13日,特别荣幸和实践队队员一起参观了山东省博物馆。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一起走了一遍复兴之路,从鸦片战争一直到现在,到此时此刻,正如孔夫子所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宛若一条奔流不止的大河,流逝在匆匆记忆里。复兴之路从鸦片战争讲起,这些东西历史上也学过了不止一次,但今天身处此境,还是有不少的感慨。林则徐虎门门销烟的奏文后面的朱批是:可谓大快人心一事!让我看到了一直以为的软弱无能的清政府血性的一面,虽然无法阻止历史的车轮,但是在这一-点点细节中让人看到了中国人骨子里的不服输,很受感动。在这种氛围下,讲到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候,心情和当时学课本的时候是不一样的,在这里,看着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文字,那是用血泪写成的啊,仿佛亲身经历了这一系列的不幸,悲愤交加。
紧接着就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等一系列的救亡图存运动,看到谭嗣同等六位壮士英勇献身的时候,被深深地震撼了,此情此景,再想到谭嗣同一贯的主张,没有变革是不经过流血牺牲的,而他愿意成为那个流血牺牲的人,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啊!各个阶层的人都在想着如何拯救这片华夏大地于水深火热之中,虽然目的各不相同,但炎黄子孙血脉相承,中国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决不允许,决不任凭列强践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前赴后继的中国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历史总会沉淀下人民的选择,在一系列救亡图存运动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在之后的抗日战争中成为了中流砥柱,看到日军为了达到目的大规模的屠杀中国人甚至使用细菌武器的时候,不禁怒火中烧,此刻也终于对勿忘国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曾经的我们是那么不堪一击,一个弹丸之地竟敢在我泱泱华夏橫行霸道,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鞭策我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中国建设的更加强大,突然感到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
跟随复兴之路不断向前,转眼就到了建设新中国,新中国成立至之后,正值缺乏人才的时候,于是一大批海外的科学家、学者纷纷放弃海外高薪的工作返回国内,比如地质学家李四光,比如数学家华罗庚,比如科学家钱学森,他们回国经历了重重阻隔,但还是义无反顾的坚定心中的方向,祖国是他们土生土长的地方,他们能在祖国需要之际贡献一份力量,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当然前提是我们要有足够的能力能为国家排忧解难。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今的一些在外国学有所成的学者竟然移民了,也许国外的条件比国内好很多,但当时国家送他们出去的时候并不是想要这个结果,我相信他们当时肯定也不是这么想的,也许我没有资格这样说,但从一个人的道德仁义来说这样于情于理都不合适。向当时的那些科学家、学者们致敬!
在参观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展品特别能触动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那块地方,那就是那些革命人士的家信,比如邓恩铭的家信,有些繁体字不太认识,但能大概看懂讲父母汇钱,家庭变故不知什么的,还有一件衣服上背面写着大大的想家两个字。总之,肯定是为了革命事业,不知道多久没回家了,真心觉得他们那时候的理想真的很崇高,真的是为了理想可以舍弃一切的那种,想想自己真是很惭愧,所谓的理想越来越奢侈,自己能为了心中的信念付出多少努力,心甘情愿地吃多少苦,现在的自己越来越没有毅力,在坚持和放弃之间越来越容易的倾向后者,自己定的目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自己能否承受住这些压力,是否有信心踩着这些失败敲开成功之门?我不断地问自己。又想到一句话说心里总要装着一些人,可能是我们的父母,亲人,他们可以帮助自己在先要放弃的时候继续坚持,在遭遇失败是给我们勇气和毅力,真的是这样的。而且毋庸置疑的是通过这次参观,会给我更加坚定的信念,帮助我把生活中的压力化为动力,更加乐观勇敢地面对以后的生活。
总之,这样的活动是很有意义的,以这种形式方式了解到的历史和书本上是不一样的,这样可以给人更大的震撼,更深的领悟,更能唤起心中的斗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431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