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入实践,贯彻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发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恪守服务三农”的初心和使命。2022年暑假,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盐碱生态修复 圆梦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充分结合学院优势与专业特色,围绕重温历史、聚焦三农、科技支农、乡村振兴等主题,奔赴山东东营开展活动。
沿总书记足迹,寻母亲河方向
大河宽阔,红日映照,万里黄河奔腾入海处,蓝黄交汇。2021年10月22日,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十四五”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抓好重大任务贯彻落实,力争尽快见到新气象。而黄河流域最大的问题是生态脆弱,沿黄群众最强烈的追求是青山碧水、蓝天净土。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沿黄河开发建设必须守住生态保护这条红线。
重温学习总书记赴山东考察调研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等系列讲话,立足当地盐碱地治理的实际情况,与生态振兴发展相结合,实践团带队老师与垦利区接待人员联系,在当地接待员的的带领下,我们将沿着总书记总书记走访的道路,深入黄河流域以及沿岸盐碱地,在与当地负责人探讨中了解盐碱地生态保护和综合利用、耐盐碱植物育种和推广情况。
关注垦利盐碱,探求改善良方
2021年10月21日上午,习近平考察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时指出:“这就像发展旱作农业,不是治理旱地,而是要推广适宜的耐旱植物品种。”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道,“18亿亩耕地红线要守住,5亿亩盐碱地也要充分开发利用。如果耐盐碱作物发展起来,对保障中国粮仓、中国饭碗将起到重要作用。”山东东营是退海之地,拥有340万亩盐碱地,而总面积350平方公里的黄三角农高区由于海水侵袭等因素,80%以上都是盐碱地。东营市垦利区有耕地面积81.09万亩,盐碱地面积就达64.5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79.5%。
针对垦利区盐碱地的现状,我们采用的生物质炭基肥改良盐碱地技术,本技术推荐土壤有机质<5g/kg的土壤,亩用量1000~2000kg/年;>5g/kg的土壤,亩用量500~1000kg/年。若用量超过1000kg,可分次或分层施用;施用时间一般在春季或秋季作物施基肥前将生物质炭均匀撒施于表面,然后旋耕1~2次,旋耕深度为10~15厘米,保证生物质炭与耕层土壤混合均匀即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施生物质炭后可适当提高氮肥施用量10kg/亩。 改良种植模式,发展耐盐植物及耐盐农业品种,不仅可以低成本改良土壤性质,同时能提高绿量,降低空气碳含量、并能降低后期淡水的灌溉使用量及养护成本,让植被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发展。目前,广泛筛选和深入挖掘优良耐盐种质,及采用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培育耐盐植物新品种等方面的研究,都对盐碱地的种植有巨大的帮助。
技术改善生态,实践检验真理
为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的发展理念,我们国家坚持利用科学技术促进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的利用科学技术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因此,对于整个社会都是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我国合理的利用科学技术对一些稀缺资源进行开发,增加了我国的可用资源,实现资源的多样化,满足我国经济对于资源的利用。
实践团聚焦垦利区现存在的问题,与当地研究院取得联系,进行沟通学习,并结合我们自己的生物质炭基肥施用改良盐碱地技术,针对盐碱地理化形状差、有机质含量低的特点,综合利用农业固体废弃物,利用小麦、玉米、棉花秸秆为原材料,经低温炭化制备成生物质炭,结合牛粪、木醋液等有机肥和功能性物质开发出盐碱地专用生物质炭基肥,有效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在利用技术改善生态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模式,采用因地制宜的模式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结合起来,如选择适用良种,改进栽培办法,推广机械深耕和平衡施肥等;我们实践团中的农业技术人员到生产第一线,进行技术交流,普及增产显著的综合性栽培技术。普及农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素质。
领悟时代内涵,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垦利区通过改良盐碱地农作物种植方式,努力改善现代化农业生产条件,发展盐碱地现代农业产业,强力推进盐碱地综合治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垦利区打造出了令人瞩目的“盐碱地改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应用场景,为全市全省盐碱地综合治理和农业种植模式改良提供了优秀的成功样板。
多年来,我国一路在盐碱地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呕心沥血,创下了农业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贡献。从最初简单的明沟排水,到今天通过培养基质加营养液种植现代农作物,利用生物质炭基肥改良盐碱种植技术,开拓盐碱地种植新模式。在我国农业技术研究员的努力下,通过在技术层面改变农业种植的方式解决生态问题,使得我国可利用土地资源数量得到进一步扩大,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更新。改良后的盐碱地和新型的种植模式吸引着更多的农户进行现代化生产种植,在新型农业种植技术的支持下,农户通过建立新型蔬菜种植大棚,种植耐盐耐碱改良农作物,在昔日贫瘠的盐碱地上走出了一条绿色开放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和乡村振兴之路。
新时期下,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顺应时代要求,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广大队伍中,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断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奏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23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