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寻非遗技艺传承现状,助力家乡文化产业发展,2022年7月8日至7月10日,苏州大学承遗拾艺实践团赴江苏省常州市开展了为期三天的主题调研活动。团队成员先后前往常州博物馆与篦箕巷参观调研,并通过发放网上调查问卷、采访当地市民与梳篦工艺品店铺店主,进一步了解了常州梳篦的传承发展现状与非遗工艺品的销售情况。
7月8日上午,团队成员来到常州博物馆。在这里,成员不仅参观了馆内的常州非遗展区,学习了常州梳篦等非遗文化知识,也全景式的了解了家乡其他几项非遗技艺。团队成员发现,常州留青竹刻、烙画等传统民间技艺都与梳篦有着密切联系。常州烙画最初为梳篦的装饰物,后来才逐渐在多种材质上推广运用,而留青竹刻的图样和技法同样在梳篦的制作过程中有所运用。这些关联都是成员此前从未发现的,该团队也将在后期就其渊源与联系开展更深入的专题式研究。
7月9日下午,部分团队成员前往常州文亨桥畔的毗陵驿篦箕巷开展了调研与采访。篦箕巷作为清代常州西郊八景之一,一直以制作篦箕和木梳闻名。曾经的“文亨穿月,篦梁灯火”便是对这里繁华景象的真实写照,然而如今随着洗发水的普及,密齿篦已从很多家庭中消失,篦箕制作行业的没落也使这条巷子繁华不再。目前该街巷只有几家店铺营业,行人也寥寥无几,只有几位大爷坐在运河边休闲纳凉。随后,团队成员参观了街巷中的宫梳名篦艺术馆,也在对过路行人与真老卜恒顺梳篦店店主的采访中,切实了解了市民对常州非遗的了解程度与学习意愿、当地梳篦工艺品的销售情况与非遗文化的宣传情况。在采访中团队成员了解到,不少市民只是知道梳篦制作技艺是常州非遗,而对这项技艺的历史底蕴与工艺缺乏了解。街巷中梳篦店的店主也在采访中表示,在疫情以及实用性降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常州梳篦的销量呈下降趋势,该非遗文化的宣传路径也相对单一,没有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与较高知名度。
在调研结束后,团队成员及时整理了访谈记录,分析了网上问卷收集的数据,并就常州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措施及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团队成员认为作为中国青年一代,我们更应担起这份重任,了解非遗传承,传播非遗,让这些象征民族生命力与创造力的传统技艺在数字化的浪潮下焕发新生。基于此,苏州大学承遗拾艺实践团后续将推出家乡非遗专题微课与公益课堂,将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紧密相连、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通过多方新媒体平台的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非遗文化。
(苏州大学文学院承遗拾艺实践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51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