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时,我听到周围来接孩子的家长的讨论“唉,能不能让他们多留几天啊”。之前我很喜欢和家长聊天,但听到这句话时平常能言善辩的我悄悄地低下了头,保持缄默。对于他们的期盼我无法回复,只能默默地在心里存下一个念头:明年有机会,我还要再来,待得再久一点!车窗阻挡住了我和孩子们语言,我们隔着玻璃数目相对。最后我用力一扭头,心里默念:再见了。
“老师,您真的要回去了吗?能不能再多给我们上一节课?”
“张老师,我好喜欢您,也喜欢上您的画画课,我希望以后我们还会再见面。”
“老师,你们还回来看我们么······”
坐在车上,我看到同行的有几位志愿者在翻看孩子们的留言,她们的手指不时在眼旁擦拭,但仍有泪珠流下。
初到:穷苦环境下的坚强笑脸
怀着一腔热血,我拿起相机,坐上昏沉闷热的大巴,跟随学校“彩虹课堂”艺术支教团前往延津县魏邱乡前大柳村小学。
这里没有奇峰怪石,也没有鸟语花香,有的只是无边的田地和无尽的蝉鸣。经过漫长、颠簸又闷热的旅途,我们一行人到达了前大柳村。刚停车,一群稚气萌萌的孩童就将车辆团团围住,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我们。“我也要去帮你们搬行李!”有几个胆大热心的孩子主动跟我们搭话。谈笑间大家开始搬运物资,热心的村民也赶来热情的帮助志愿者运送行李。随着大部队的前进,我在一片绿油油的大地与蓝艳艳的天空间发现了两栋房屋,外围墙上写着——前大柳小学。
到了学校,驻村书记李超向我们介绍了这里的风土人情,在旁记录的我被这个远离喧嚣的村庄里的心酸故事所触动。这个村里由国家认定的“五保户”有46家,“年轻人进城打工,老人孩子留守村庄”就是这个村子的现状。为了养家糊口,年轻人只能外出打工,留下的只剩这些“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村里边的经济作物也很少,种地的都是上了年岁的人。
“学校一共六个年级162名学生,老师仅有6名”,当李超书记说出这些情况的时候,我在脑海里默默算了一下。如果课程齐全,这里的老师必须同时在多个年级教授数门课程。这里除了语文课和数学课这些基础课程,没有其他的兴趣课和拓展课。我们要面对的,就是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们。
简单的交流后我们开始收拾住宿,学校条件简陋没有宿舍,只能将两间储物室简单收拾作为宿舍,支教团一行十二人包括带队老师全部打地铺,而且两间房屋没有风扇。“没有床,地板很硬,馒头配稀汤,却是从来都没有的安心与宁静。明天就要开始上课了,我准备了很久,期待你们的到来······”在第一天的晚上,一个支教队员发了这样一篇微博。
初识:村前村后的期待目光
早上七点,刚准备吃早饭,就听到外边有人呼叫。只见门外站着好几个六七岁的孩子,他们喊着:“老师,我们是来上学的!开开门吧”,提前一个小时到来的他们,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对我们的欢迎和对新知识的渴望。我们赶紧打开门,让孩子们到教室等待。
慌忙的吃过早饭,孩子们陆陆续续的都来到了学校,最后统计人数时发现学生人数是原定人数的两倍,足足有120人之多。“听说你们来了,他们后大柳村的学生也想过来。学生们都没有接触过艺术课,都想过来看看。”校长身后跟着一群孩子,看着孩子们渴望的眼神,想起他们不畏酷暑早早来到学校上学,我们决定留下所有学生。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我们召开了紧急会议,在原定的美术、手工、音乐课的基础上,临时新开设了舞蹈、书法等课程,分配好课程和班级,队员们有条不紊的开始了教学生活。
七月的大雨说下就下,倾盆大雨后的我们都以为很多孩子都不会来了,可他们像往常一样早早的站在门口等待开门。门口的积水很深,孩子们个子很小,队员们打着伞一个一个抱着他们过了泥坑。“老师,我自己可以跳过去的,我个子比较高!不用担心我。”说着,这个平时看起来很顽皮的小男孩顶着湿漉漉的头发蹦蹦跳跳的过了水坑,你如此懂事,可我却好心疼。
每天清晨孩子们都会早早的在外等候,期盼着每一天的老师与课堂。
相知:梦想绽放带来的希望
“你们去过天安门吗?”
“没有。”
“你们想去天安门吗?”
只听得三十多个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道:想!讲台上老师又说道“既然大家都想去,那我们今天就用自己的双手把它画出来怎么样?”孩子们又是异口同声地喊道“好!”在门口拿着相机的我被深深的震撼到了,我从孩子们的声音中感受到了他们那些发自肺腑的渴求以及对老师那种发自内心的尊重。
在志愿者的耐心教导下孩子们开始认真的绘制自己作品,画出自己心中的天安门。教室没有风扇,孩子们头上的汗沿着颧骨划过脸庞,这丝毫不影响孩子们手上的动作,一张白纸纸、一根铅笔、一盒彩笔,这些随处可见的小物品,孩子们用他们画出自己大梦想。
有的梦想在土地里生根发芽,有的梦想在崎岖的路上千回百转,也有的梦想在这里闪闪发光。时间不能停下,但镜头可以将这一刻变成永恒。我拿起自己手中的相机,随着咔嚓一声,认真临摹、仔细填色的学习景象便被保留了下来。
小小的笔,画出孩子们的中国梦。
作为一名通讯员,我自然时刻出现在孩子们身边,用自己手中的相机记录支教生活的点点滴滴。体育课上老师带着孩子们做游戏而我在一旁撑起三脚架,录下孩子们活泼热闹的样子,就在我专心调整镜头时一只小手突然出现在我的镜头中,我抬头一看几个小男孩在围着摄像头观察,时不时慢慢的用手点一下,见我抬头转身就跑。这时就见一个小姑娘怯生生的走到我面前问道:“老师,你拍的照片,可不可以给我们呢?”我回答:“当然可以,等我回去把照片洗出来,再寄给你们。”孩子们的喜悦总是写在脸上,“老师,谢谢您!”。
一个名叫王晴的小女孩总是跟着我,也不说话,我问她“怎么了,你也想拍个照片么?”她摇摇头:“老师,您能教教我怎么拍照吗?”一丝别样的感觉涌上心头,我摸摸她的头说:“好呀!我教你。”我腾出身子让她正对相机,一按转换键孩子们游戏的场面就显示在后屏幕里,王晴感到特别惊讶,我用自己的大手握住她的小手按下了快门,一张生动活泼的游戏场景出现了。王晴先是看看图片再看看我,说:“老师这个好神奇,您真厉害!”我说:“别叫我老师啦,我不教你们课,可以叫我摄像大哥。这个照片可是你拍的哟,你很棒啊!”“我想学拍照,下次妈妈回来的时候,我拍一张她的照片,以后我想她的时候,就可以看照片啦!”我心里是说不出的滋味。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也许不缺食物,也许不缺课本,但亲情和陪伴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无疑是最缺失的。我们的到来,也许带来的温暖与改变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们仍会用真心,尽全力带给他们陪伴、知识与关怀。
回到学校后,我印出他们的照片并寄到了前大柳村小学,我总是想象他们收到照片时候的喜悦,也希望定格照片上他们的纯真笑脸可以永恒。
孩子们对这黑黢黢的家伙充满了好奇,在他们的世界里这东西是个具有强大魔力的法器,能定格时间与空间。
熟知:村里的热心人带来的感动
“别的地方我们不管,哪里修不好都不要紧,学校这里必须得先修好,这里可有很多老师还有孩子们要上课,一定要快点呀!”村里电路老化,出现故障也是家常便饭。学校停电,对教学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村子里的几个老人帮我们找来了修电路的工人。一丝暖意涌上心头:谢谢你们对我们的认可。眼角忽然间有些湿了,应该是风大的缘故吧。
晌午时分电力恢复,大家都欢呼起来,看着大家快乐的样子我也感觉更加欣喜,我走出食堂,看着高悬的太阳,我高兴的大笑起来,那一刻我感觉这里真的可爱。
启程:因为我们“明天”还要来
这是我们最后一次送孩子下学,一如最初披着阳光的模样。
嘀嘀的声音响起将我的思绪拉回现在,透过窗户我向外张望,孩子们早已不见踪影,映入眼帘的是无尽的田地与树木,随着树木的快速消失与出现,我知道我们正在返程。翻看着孩子们给我们留下的赠言,“老师谢谢你们这几天以来对我们辛勤教导,我非常的感激你们,还谢谢摄像大哥他教我怎么拍照,陪我玩游戏还逗我笑,希望老师们和摄像大哥能再回来。”
看着这几句话我眼角的泪就已经擦不完了,闭上眼睛回顾我这七天的支教过程,我感觉时间过得真快,想当初走之前,我满怀壮志的期待暑期社会实践生活,想要锻炼自己,想给孩子们带来改变。这里虽然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与热闹,却有一份别样的宁静。很苦很累,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也正是由于我坚持了下来,我才见到了活泼可爱的孩子,质朴热情的大叔大妈,以及在这过程中互帮互助的志愿者团队,是他们给了我勇气,是他们给了我动力,是他们缤纷了我的生活,为我的镜头增加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支教之旅不单单是一场知识的分享,更是一场对我们的自身考验与提升。比起贫困与艰苦,那始终不熄灭的热情之火最动人,饮冰十年,热血难凉,身之夷狄,更显大道昭彰。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感谢前大柳村的孩子们,你们不叫我老师,叫我摄像大哥。摸着手中的相机,也许这个地方我们不会再回来,但镜头中的笑脸已成永恒。感谢相遇,大胆前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5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