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陈俊杰)
周在才(1957—1984),出生在江苏省仪征市古井乡仓房村(今属刘集镇)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9年初,他奉命从所在的南京军区奔赴中越边境,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斗。在收复者阴山的战斗中,周在才所在的机动分队负责配合友邻部队消灭23号高地敌人。在周在才的全力掩护下,战友成功攻占下了23号高地,歼灭了敌人全部守军,周在才在战斗中牺牲。周在才烈士也被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现长眠于云南省西畴县花园山革命烈士陵园。
这封写于1984年收复者阴山战斗前的家书,同时也是烈士周在才留给家人的遗书,如今由仪征市烈士陵园管理中心妥善保存。书信中,周在才对于家人有很多不舍与愧疚,而对于走上保家卫国这条路,他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后悔。相反,他还宽慰妻子不要难过,他是为党、为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死的,应该替他高兴才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烈士周在才的人生写照。
在现代社会,我们不断的强调奉献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但是消极怠工,躺平的现象却变得越来越多,我们在想要放弃、想要躺平的时候,真的应该回看像周在才这样的为我们付出精力乃至生命的革命烈士,想想自己现在的生活是多少人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再与自己现在遇到的困难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每每想到这里,我都对自己想要生出的贪图享乐,不好好学习的想法感到羞愧。
向英雄学习,向党靠拢,是我们每一位当代大学生应该做的,也是必须要做的。今天,我在医院做身体检查的时候看见了这样一句话: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这是张仲景在《伤寒论》说的。而我们作为未来的教师,也应该以这句话为目标: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师。
来源:岭南师范学院“红土情缘”社会实践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16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寒假,我参与了一项特殊的活动——“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深受触动。虽然当时我并未下定决心报考安工大,但我从心底认为……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从砀山中学毕业的学子回访了高中,在高一11班开展了‘心怀母校……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南京,2024年7月4日——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记忆不容忘却。为了深化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理解,提升青年一代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践团于今日走进侵……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2024年7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的“红色千里行”实践团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了一次深入的社会调研活动。此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公众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认知程……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以缅怀之心,铭记历史之痛,2024年7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暑期实践队共同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团队成员访问前来参观的游客,了……
孙富贵 王家鑫 姜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历史的回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实践之旅的感悟与收获2024年07月04日,由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组成的暑期实践队前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在那里,……
孙富贵 胡天姣 柴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