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承鲁韵风,文启自信路
中国青年网泰安7月14日电(通讯员张树滢)小楼听雨听新旧,云海乘风乘古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7月初,曲阜师范大学“齐”承鲁韵实践队走进山东省各地,探寻齐鲁文化新时期内涵,分析齐鲁文化传播新路径。
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崇尚气节的爱国精神、聪明睿智的创造精神、勤劳勇敢的奋斗精神、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无论是沉淀千年的语言文字,还是代代相传的优良品质,他们都成为烙印在国人血脉中的文化基因,熔铸了华夏子女坚不可摧的共同记忆与民族身份。
随着历史的前行,齐鲁文化在新时期被赋予新内涵: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忠诚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而这些闪光特质与历经时间洗礼而留存的精华在我们的实践中被一一展现。
在泰山景区的探寻中,一位位皮肤黝黑身板精壮的挑山工肩抗骇人的物资沿十八盘陡峭的阶梯向上。过路游客与我均驻足,心中不免震撼,尽管早已听说其故事,但亲见仍是感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路攀登已是叫苦不迭,双腿酸软,而他们却扛起大包,肩负重担。挑山工精神,埋头苦干、勇挑重担……在挑山工之外,我又看到赛场上一往无前的运动健儿、实验室中埋头苦干的科研人员、天灾前勇挑重担的人民子弟兵,齐鲁文化从古穿越至今,仍在各行业各年龄层中延伸发展,“挑山工精神”这也正是齐鲁文化在新时代中不断发展的有力体现。
而又不免让人感慨的是,在我们实践的问卷调查中,大多数受访者对于齐鲁文化的内涵把握并不准确,或以儒家文化一以概之,或仅能具象出具体文化景点。不可否认的是,现代化总是以反传统的姿态展开的。然而随着现代化本身之历史局限性和内在危机的逐渐显露,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和积极意义便越发凸显出来。这就是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历史机遇。
尽管现代化对于传统的冲击不可避免,然而,其精华之处早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山东人的秉性仁厚、吃苦耐劳、注重实效、励精图治、真抓实干有目共睹,齐鲁文化这种务实拼搏的感召力,带动和影响着人们拼搏奋斗、不断创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而视角回到文化自身发展,正如于丹教授曾说“不应该是贵族的象牙塔里的一种玩赏,他应该是无处不在,生生不息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实地走访以及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我也愈发感受到,文化传播不应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而应以喜闻乐见的形式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古老在新时期焕发新机。这一点,在济宁市的文化传播中格外凸显。
济宁市在为传统文化建设学习基地的同时,着力推动齐鲁文化走出去,专门打造对外交流“孔子牌”。作为孔孟之乡,孔子文化的传播是齐鲁文化在对外传播乃至走出国门的有力支撑,在积极推进儒家思想学术研究与传播基地的建设,孔子文化大学、尼山论坛、孔子文化世界行,儒家文化与齐鲁文化携手走向世界。
而齐鲁文化在未来能否实现超越和升华,关键在与是否能够塑造出一种既能传承东方文明精髓,又吸收西方文明之精华的新型特质文化,儒家文化从曲阜走向世界为我们提供了良好范例,而实现齐鲁文化整体的“走出去”这一目标,仍需政府与我们共同努力。
始于衣冠,达于博远。千年风华,尽在今朝。作为新时代青年,文化传承与保护是吾辈义务与责任,在今后我们更应关注文化、热爱文化,以青春之小我融入到文化保护之大我中。知来处,明去处,衣礼携行。(通讯员张树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63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