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步履溪头三村间,考察乡间发展情:走访溪头镇汪满田、大谷运、蓝田村,调研文化资源与乡村

来源:安徽大学历史学院 作者:王梓轩

步履溪头三村间,考察乡间发展情:走访溪头镇汪满田、大谷运、蓝田村,调研文化资源与乡村现状

本网讯(通讯员 王梓轩)“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实,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红色文化、乡村振兴、传统民俗的有效衔接,切实调查徽州地区的社会发展现状,6月28日,我院徽乡红韵实践队在溪头镇汪满田村村干部的带领下参观了汪满田村的红色遗址与传统建筑群,在村民的介绍下访问了毗邻的大谷运村的带货直播间,在考察中同溪头镇蓝田村的叶姓居民进行了密切交流,对溪头镇的红色文化、特色民俗、产业结构获得了较为明晰的认识。队员们在考察的过程中与当地居民干部一同构思当地美好发展蓝图,积极探索乡村红色文化一体化保护和利用道路。

红色文化赋底蕴,英雄豪杰眠青山

历经山路,实践队首先来到汪满田村,映入眼帘的是村口的“红色村庄”标识牌和数句刻画在徽派高墙之上的红色标语,汪满田村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底色就这样明朗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事先已经联系好了的村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汪军华先生热情地前来接应实践队,将队员们带到了村总支办公室并欣然接受了采访记录的请求。

“我们村是老革命根据地、抗日活动点,群众基础好,历史悠久。”汪军华书记这样说道,他在向队员们介绍汪满田村红色历史时满是激动和自豪之情。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汪满田村的扎根和军民鱼水情、西山降血战与汪满田十八烈士、当地新四军针对国民党反动派包围圈发动的突围战,汪书记以这三个红色个历史事件为重点,展开了对当地红色历史较为系统的叙述,为队员们理清了汪满田村乃至部分皖南地区的相关红色文化脉络。队员们一边聆听一边认真记录,不时地向汪书记提出一些相关问题,气氛十分活跃。

“尤其是汪满田十八烈士,这是有纪念碑的,你们一定要看看!”为了让聆听者们拥有更加直观深切的感受,汪书记在讲述完毕后,立即领着实践队前往由汪满田村前村委书记倡议、由县政府牵头推进修建的汪满田村红军烈士纪念碑和烈士墓进行瞻仰。

自2005年修建完毕以来,纪念碑和烈士墓先后被立为县级文保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十八大以来,汪满田村更是加强了对诸如纪念碑一类的红色资源的利用,吸引了不少机关团体、学校前来进行祭奠和党建工作。

“不过,就当下来看,我村对于红色资源的利用还有待改进。”汪书记额外指出了汪满田村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些不足:烈士墓和纪念碑周围土地闲置或是土地低附加值利用、红色文化宣传力度不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影响力不够大。这些问题引起了队员们的深思,对实践队探寻乡村红色文化一体化保护和利用道路起到了启示和借鉴作用。

鱼灯点亮振兴火,民俗延续文化脉

在观察记录乡情风貌和采访书记村民的过程中,实践队了解到,汪满田村过去奉鱼为神物,并拥有独具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化产品——鱼灯。鱼灯在汪满田村已有600年历史,从正月十三到十六,每年元宵前后四天,当地都会有六个鱼会兴办鱼灯游行活动,彼时鱼灯长至六七米,短至十几厘米,每年鱼灯游行之时都会吸引无数游客。

在村委会库房里,工作人员取出了一个小型鱼灯给队员们欣赏,鱼灯样式精美,灵巧讨喜。

汪军华书记特别指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当地正在推进鱼灯商业化,积极打造非遗民俗产业链,带动外出人口反乡、村里就业和经济发展,这不仅是汪满田村的经济振兴之路,也是文化继承之路。可鱼灯手艺的一家性和封闭性、鱼灯游行时间的短暂、配套设施的不完善等也是当地鱼灯产业发展的挑战。

电商赋能经济路,产业格局待提升

当谈及新型发展平台时,实践队关注到了大谷运村的带货直播间。出于浓厚的兴趣和调研需求,队员们到访了其直播间,与相关负责人密切交谈,认识到电商平台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以大谷运村为例,光是线上带货“滴水香”茶叶就已在短短数月内为当地带来了数十万元营收和数千常驻粉丝,成效颇丰。

回镇的途中,实践队途径文化古村蓝田村,与从杭州返乡的叶姓居民进行了密切而深入的交流。他表示,必须更好整合利用红色、传统、生态资源,做好配套工程建设,眼光长远方能获得长效振兴。这一番谈话为队员们提供了创新性的视角。

经历了三个村落的考察,实践队成员于走访中记录总结出了当地产业结构。居民干部表示,溪头镇目前仍然以农业为主要经济部门,占GDP比值约70%。其中,药用菊花和茶叶是主要作物,毛竹、玉米在汪满田村和蓝田村等地也占有一席之地,疫情之前的对外销售收益相当可观。可疫情爆发后,销售商撤出,产业链断裂,大量年轻人口外出,交通等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业落后且呈现出单一化、同质化发展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纷纷涌现出来。在这种地方产业比例不协调的背景下,如何融合乡村各项资源优势,打通红色、传统文化、生态关节,提质增效促发展等便成了重中之重,值得地方研究,引发实践队员深思。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63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走进余杭非遗文化 传承传统文化内核

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似乎距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非遗的传承人可能就在身边。乡村的人文文化,朴实风俗,是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家园。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滚灯文化不断传承 感受非遗人文艺术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在杭州市余杭区进行寻访调研。余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核。实践团队满怀崇敬到访余杭,重拾……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重拾非遗璀璨文化 余杭滚灯生生不息

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一道割舍不了的古韵情怀,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对余杭区的非遗文化进行实地考察,重……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探寻非遗文化 地域特色滚灯

为了响应国家、学校的积极号召,为了寻访传统文化继承者,以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入挖掘探讨传统文化的历史成就,以及在当代社会中所遇到的问题,向社会倡导保护传统……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浙理学子实践在路上,探寻非遗文化之根

文化和艺术气息洋溢在余杭区里的每一个角落,这里有丰富的传统艺术资源,通过资源整合,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得到充分展现。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理工……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探寻非遗文化 传承人文精神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在杭州市余杭区进行寻访调研。余杭文化积淀厚腆,民间艺术资源十分丰富,品种繁多。实践团队满怀崇敬到访余杭,重拾璀璨非遗文化……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浙理学子探寻非遗文化,传承人文精神

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似乎距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非遗的传承人可能就在身边。乡村的人文文化,朴实风俗,是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家园。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余杭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宝贵文物代代相传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在杭州市余杭区进行寻访调研。余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核。实践团队满怀崇敬到访余杭,重拾……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红岩青梦”实践队赴困牛山:追寻红色记忆,助力乡村振兴

2025年2月17日,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红岩青梦”实践队怀着崇敬的心情,踏上了贵州省石阡县困牛山这片红色热土,开展“困牛…

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社开展红色电影观影活动

为引领广大闽科学子筑牢爱国根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传统,激励同学们在新时代征程中奋勇前行,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

 延续十九载,湖南农大机电学院打造科技人文融合志愿服务,为特殊儿童送暖

3月30日上午,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冒雨走进长沙市阳光特殊儿童服务中心,以舞蹈表演、机器人演示、手工…

礼仪赋能成长——共建校园文明新高度

为深化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养与个人风貌。3月12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校“…

辨明前路,引航梦想 ——人文学院举办公考指导分享会

为帮助人文学子把握公考方向,了解相关政策,3月27日,人文学院于院办202教室举办公考指导分享会,邀请南京大学博士王海霞老师…

最新发布

爱心辅导传温暖
——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逐梦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作业辅导活动为进一步帮助小朋友高质量地完成暑期作业,复习所学知识,2022年7月18日下午两点半,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
残阳如血,青山忠骨
2022年7月中旬,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赴张家界市永定区教字垭镇教育关爱服务团在教字垭镇兴隆明德小学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教字垭镇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曾经是贺龙元帅在家乡“闹革命”期间的重…
文化新发展
齐承鲁韵行,文化新发展中国青年网青岛7月10日电(通讯员薛永)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的繁荣兴盛、对中华民…
武汉学子三下乡:关爱童心,梦想起航
中国青年网仙桃7月15日电(通讯员罗震)为喜迎二十大,深入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大力弘扬以及培育传统民族精神,树立及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在实践中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素质。湖北第二师范…
齐承鲁韵风,文启自信路
齐承鲁韵风,文启自信路中国青年网泰安7月14日电(通讯员张树滢)小楼听雨听新旧,云海乘风乘古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7月初,曲…
领悟书法魅力,传承中华文化
中国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以汉字为载体,在一笔一画中诉说千年历史,于结构章法里展现独特美感。但广大山村地区交通闭塞,传统文化的影响力鞭长莫及,人民群众无法得到足够的文化供给。针对此情…
重师学子三下乡:奉献为民,推动基建
——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逐梦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问卷调查习近平总书记曾言:“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造福人民,所以我们一定要落实乡村的基础建设,多次进行家访,明确…
武汉学子三下乡:助力志愿,关爱留守儿童
应学院号召,今年暑假我们大学生要去“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积极的参与本次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光荣的成为本次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00多名学生志愿者中的一员。在这几天的三下乡活动中我…
“泉润淄林” 希望小屋实践团队赴淄博张店开展志愿帮扶活动
围绕“我为群众做实事”的主题,7月16日,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泉润淄林”希望小屋实践团队前往淄博市张店区进行志愿帮扶活动。团队分为两个分队,分别由张店团区委宋晓晴、邓发伟带领,前往马尚镇九级村、…
重师学子三下乡:厚植为民情怀,奉献无私深情
——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逐梦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采访村委会干部2022年7月18日早上九点,在王亮老师的带领下,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逐梦夏乡”暑期“三下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