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掖后进 桃李满园|同心致远实践队采访李世华教授——忆“布鞋院士”李小文老师
【人物简介】李小文(1947.3.2-2015.1.10),中国科学院院士、遥感地理学家,中国国内遥感领域泰斗级专家。1968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任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首任院长。
李世华,电子科技大学教授,200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现任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定量遥感、激光雷达遥感。
老师合格的标准:就是让学生做自己的掘墓人。
——李小文
在共和国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一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红色科学家”。同心致远实践队走进成电校园,寻找成电自己的红色科学家,去对话那些我们身边,真真切切的科研“顶流”们。7月15日,实践队队员们联系到了“布鞋院士” 李小文老师的学生李世华教授,听李世华老师回忆与李小文院士相处的点点滴滴。李小文院士对待工作的认真严谨、钻研学术的孜孜不倦、待人处事的真诚热心、讲述知识的侃侃而谈、对待学生的有教无类、潜心科研的求真务实,以及李世华老师畅谈教书育人时的使命担当、寄语青年学子时的殷切期望,都使我们获益匪浅。在访谈过程中,我们读懂了红色科学家精神、也读懂了成电精神。
再忆恩师
访谈一开始,李老师便缓缓回忆他记忆中的李小文院士。李老师的回忆似在实践队员眼前描摹出了李小文院士衣着朴素却坚毅伟岸的身影。
在李世华老师的眼中,李小文院士不拘小节、对待学生无私奉献、待人接物热心和善、生活中朴实低调,是一位非常有意思的老先生。
李老师回忆李小文院士的课堂及学术讲座总是自由随性,却又认真严谨。做报告的时候,他总是会先是照着稿子念,不一会便放下稿子侃侃而谈,讲述他对遥感的理解。李院士的学识非常渊博,他读了很多书,也喜欢写一些东西,在科学网的博客上发表了近2000篇博文,涉及学术方面等多个领域,而正是由于对所从事的专业钻研透彻,才使得他报告更为灵动自然。
生活简朴也是李小文院士的一大特点,他朴实的形象被大家所熟知,平日里总是一副简朴至极的打扮,就喜欢光脚穿布鞋,衣服也简简单单,也正因如此,被亲切地称为“布鞋院士”。李小文院士一心追求学术的发展,而忽视了自身对物质生活的追求。生活简单质朴的他,却从个人津贴中捐资在北京师范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设立奖助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和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
除此之外,对待在生活中的小事细节李小文院士也十分认真,最令李世华教授印象深刻是,07年他们在做野外考察的时候,在森林里面吃饭时,李小文院士吃完之后就开始收拾垃圾,用实际行动践行环保理念、教导学生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对于学生而言,李小文院士不仅是学术上的导师,更是生活中的楷模,他纯朴、和善、乐于助人的性格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学生。
从名慕李小文院士的学生,到担任李小文院士的助理,再到此时沿着李小文院士的脚步从事遥感学科研究并执教于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李小文院士乐于助人、治学严谨、不注重物质追求而注重精神富足的形象烙印在李世华老师的心中。他说,那些李小文院士生活中的小事和细节,对他却影响非常深远。李小文院士做人的态度和对科研的奉献精神是他此生最宝贵的财富。
话谈育人
2007年李世华教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同年便到电子科技大学任教。谈到大学教育,李世华老师表示自己很认同李小文院士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理念,自己的执教生涯也受到了李院士潜移默化的影响。
回忆起以前做李小文院士的学生时,李世华老师更是无限感怀:李小文院士因材施教的理念更是让自己以及广大学生受益良久,当自己向他提出想跟随他继续学习、深造的想法时,小文院士爽快的答应了,从那以后便上心的为自己寻找资源、了解政策,并于13年在小文院士的介绍下借调到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接触到了许多领域内的尖端人才。不仅是对自己,即使不是小文院士的学生,只要有问题向他请教或者表示想做他的学生,小文院士也会尽力满足大家。
此外,小文院士每次回到学校都会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他会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地介绍给大家,而且还经常引用一些大家熟知的现象或大家熟悉的诗词将遥感中比较复杂的概念解释清楚。他希望自己的课堂是一个思想碰撞的课堂,自由创新、不拘小节的课堂常常引人入胜。
正是因为李小文院士教学风格的影响,李世华老师也提倡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交流提问、变式探讨,立足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教学过程。对于大学教育,他说:及时分享知识,趁早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培养同学们对于科研的兴趣和热情,让同学们都参与到讨论之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每个同学都是有潜力的,学校要尽可能为同学们提供展现自己能力的平台和机会。
寄语青年
在访谈的最后,李世华老师为新一代的科研工作者以及青年学生提出了建议和期望,他告诫青年学生们:“科研的道路是漫长的,要有兴趣才能坚持下去,要对所从事的行业保持热情,现在做科研还是期望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不要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更要着眼于为祖国解决事迹问题。对同学们也是一样的,不论是学习还是科研,不能仅仅是为了考取高分、拿到毕业证、找到高薪的工作、只追求物质生活,更多的是要有对自己喜欢的事业有一个追求的目标”。
李世华老师的寥寥数语,寄托了对新时代广大青年学子的殷切期望,也为正在科研道路上感到困惑迷茫的学子们立起了风向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11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