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挖掘彭水县传统美食文化底蕴,推动少数民族非遗文化传承,2022年7月5日上午9点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扬帆起航”乡村振兴与文化惠民实践团来到“郁山鸡豆花”年轻一代传承人苏巧红家中学习苗族非遗美食鸡豆花与三香的制作。
豆花没有豆,吃鸡不见鸡。据传承人苏巧红介绍,郁山鸡豆花因其原料为母鸡肉、蛋,形色均如豆花而得名。相传,鸡豆花为唐代废太子李承乾的丫环可心创造,距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现如今也成为郁山最具特色的饮食佳品。“以前,鸡豆花被称为贵人美食,这么贵一只老母鸡,只用胸脯上那两块肉,不是一般人能够吃得起的。”苏巧红说,就连生在传承世家的她,小时候也只有等到过年过节才有可能吃上这道美味。
如今,郁山三香不仅是宴席上必备的珍馐,而且还是享誉彭水的特色小吃。郁山三香因产自郁山镇,其中含有肉香、蛋香、红薯香三种香味而得名;其以半肥瘦猪肉、土鸡蛋、红薯淀粉为材料,将肉切碎后,加入淀粉、鸡蛋、适量精盐、花椒、大蒜、生姜等佐料加入后,拌匀并捏成条状,上笼蒸熟即可食用。
巧红农家乐的主厨苏巧红今年48岁,“郁山鸡豆花”年轻一代的传承人之一。“我的手艺都是从妈妈那里学来的。”苏巧红说,她的母亲罗明静是罗家郁山鸡豆花第四代传人,制作鸡豆花已有50余年。随着母亲岁数越来越大,“鸡豆花”这门手艺的传承成为家人常常思考的问题。苏巧红中专毕业后,父母商量后以她的名义开了“巧红农家乐”,苏巧红便正式成为罗家第五代传人,整天钻研到鸡豆花的制作上。
郁山三香,因产自郁山镇而得名,以前郁山产盐,又处于汉唐时期汉族制地边沿,古时工商业异常发达,但因交通不便只能依靠水路与外界相连。当时由于路途遥远,各商贾船家皆备干粮于路上食用。于是将红薯淀粉、猪肉、鸡蛋蒸制成团便于携带,食用时切成片状,适当加以芋头、豆腐、豆芽等配料蒸熟即可食用。因其易于保存、便于携带、吃起来色香味俱全,营养搭配合适,逐渐深受大家喜爱,普及到家家户户。
在学习体验中,苏巧红向实践团成员们详细地介绍了鸡豆花与三香的制作工序。郁山鸡豆花选用新鲜母鸡鸡脯肉,经去筋、剁碎捣烂溶入芡粉水中,与蛋清糕搅匀后,放入熬好的鸡汤内煮熟即可。鸡豆花制作工艺的复杂,技艺的精湛,用料的考究,充分展现了苗族人民的劳动与智慧。实践团成员们学习鸡豆花和三香的制作,在身体力行的劳作中感受非遗文化的乐趣。
郁山三香的制作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它的制作有很多讲究,首先猪肉要选这种半肥半瘦的猪肉,肥瘦肉比例最好在6:4,这样做出来的三香即不会太干,也不会太油腻。鸡蛋也要选正宗的土鸡蛋,这样做出来的三香才能色香味俱全。三香主要有三样食材,分别是红苕粉、鸡蛋和猪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加上调料然后上锅蒸熟。三香在制作过程中,是不能加水的,只用红薯粉、鸡蛋和猪肉按比例混合,加入葱姜蒜盐进行调味。再把制作好的酱料包成条状,放上蒸锅蒸熟。
此次苗族非遗美食的实践体会使实践团成员收益匪浅,不仅感受到苗乡特色美食背后的文化魅力,更加深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作为当代新青年,要肩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将传统与创新相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43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