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专项计划|走进渭南古寺老街,品一方乡土人情

来源: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李懿涵 杨紫茜 张

为了深入了解渭南的乡土文化、细品古城厚重历史,“相遇渭南,‘乡’见未来”小分队于2022年7月18日前往渭南老街和渭南大觉寺,展开最后一天的调研活动。围绕“乡土文化、人文历史”的主题,走进渭南老街和渭南大觉寺,了解老街和大觉寺的历史文化,以期更好地感受陕西的地方特色和人文面貌。

实践队在出发前经过讨论确定了实践主题和活动内容,并明确提出:

第一、实践中首先要注意成员间时刻保持联系,尽量不要单独行动。渭南老街和大觉寺景区客流量大,走散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大家应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二、尊重当地文化习俗,充分了解当地人的生活习惯。老街和大觉寺地方特色浓厚,这就需要每一位队员做到入乡随俗,贴合当地的生活实际。

第三、以了解当地乡土文化和人文历史作为本次实践活动的主要目标。

渭南老街地处渭南市区沋河岸东部区域,坐落在闻名遐迩的渭南市长寿塬脚下。景区整体以中国传统明清民居建筑风格为精髓,将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水乳交融,这里保留着完好的鼓楼和大雄宝殿,充分展现地方特色和浓厚的历史底蕴。老街项目的主要业态为各县市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原生态作坊体验区、古玩字画区、独具特色的四合院主题酒店等。本次实践活动“相遇渭南,‘乡’见未来”小分队在渭南老街选择的实践地点是老街戏楼和古玩字画区,用以深入了解老街的文化特色,感受渭南人文历史。

老街戏楼建筑雕刻精美,风格考究且富有当地特色,已成为景区一所富有标志性的建筑,戏楼内还有各种各样的演出,演出颇具有文化特色,演员通过生动的表演向观众娓娓道来渭南古城的历史文化,给过往的游客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在参观完戏楼之后,队员们大致了解到了渭南的古建筑特色,并对其人文面貌有了一定的感知。

观赏完戏楼,实践队集体前往古玩字画区。古玩字画区拥有各式各样丰富的文玩字画,极富陕西地方特色。文玩字画有收藏的古董,古代文人的笔迹绘画等。通过欣赏这些富有时代感的古玩字画,队员们能充分感受到渭南历史的变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参观完渭南老街,实践队随后前往渭南大觉寺。通过向导介绍,队员们了解到渭南大觉寺建于隋,代有兴废,至文革中荡然无存。2006年,经省市区三级政府批准,开始恢复修建,经过五年的建设,现已完成一期工程的修建,寺院初具规模。

渭南大觉寺已经完成的建筑有:寺院围墙、山门、大雄宝殿、斋堂、厨房、宿舍等。

成员们沿着既定参观路线参观。

首先,一进门的地方有一口大钟,从表面看有些年份了。

进门后看到正北方是主建筑大雄宝殿。两厢平房是僧人为游客指点迷津的地方。大雄宝殿雄伟壮观。大雄宝殿内的三身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十八罗汉等圣像均已安放到位。

2011年5月8日,渭南大觉寺举行了有省市区有关领导和省内外高僧大德信教群众数千人参加的寺院落成典。古朴的建筑,静谧的树荫,宏伟的雕像,让人心生敬畏,在偌大的建筑中实践队不禁感慨古代人的巧夺天工,敬佩古人的机智勇敢。

通过此次参观,队员们对渭南的历史变迁和人文面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切身感受到了镌刻在这座老城里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实践队很好地完成了本次的实践目标,收获颇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49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用温暖和爱将伤痕抚平

  与济南救助管理站妇女、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主任陈晓黎面对面  在妇女、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我们见到了陈晓黎主任。今年是她在济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的第二十二个年头,被问及二十二年…… 陈志茹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陪伴是最温暖的誓言

  “我们的工作其实就是为生活无着的人们提供一个温馨的家。”  ——题记  有一帮人,他们默默无闻,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都能看到他们开着救助车行驶在街道上。他们是救…… 伊鹏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敞开怀抱,拥抱世界

  写在前面  七月末八月初,带上行李箱和一颗好奇的心,我们来到淄博市救助站,在这里开始了我们的社会实践。从一开始对救助站并不了解,到去汽车站做社会实践调研时的半知半解,再…… 陈璐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生命,从这里开始变得幸运

  生命从这里开始变得幸运  从前的我笃定这个社会是冷漠的。每个人都应该独立的生活,做好自己。亲情,爱情,友情,这些情感无非都是个人生活的点缀。但救助站的生活却和我所想的完…… 谷丰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救助,我们一直在路上

  心得感悟  初入救助站  2018年7月18日,考完最后一门试,心里放下了考试的压力,剩下的只是等待着社会实践的到来,后来得知自己要在第二批去往救助站时,内心稍微有些失望。  不…… 孙家伟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生活从来不容易,我们要互相抱紧

  由于有很多受助人员精神不太正常,所以当被告知实践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是要保证自身的安全时,我内心的恐惧加深了,也意识到此次实践的难度和重要性。  第一天来到妇女儿童科,只见…… 郑天娇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善缘自心中,乐源于昌盛

  “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横行霸道的时代。在这短短的一周时间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感受到…… 董自豪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点亮心中的每一盏灯

  有会听到有人抱怨国家社会制度的不公,总有人会对社会福利制度不满,而我这个暑假就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了在淄博救助站的社会实践活动。  ----题记  初入救助站,温暖在心间  7月…… 许小雪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红岩青梦”实践队赴困牛山:追寻红色记忆,助力乡村振兴

2025年2月17日,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红岩青梦”实践队怀着崇敬的心情,踏上了贵州省石阡县困牛山这片红色热土,开展“困牛…

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社开展红色电影观影活动

为引领广大闽科学子筑牢爱国根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传统,激励同学们在新时代征程中奋勇前行,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

 延续十九载,湖南农大机电学院打造科技人文融合志愿服务,为特殊儿童送暖

3月30日上午,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冒雨走进长沙市阳光特殊儿童服务中心,以舞蹈表演、机器人演示、手工…

礼仪赋能成长——共建校园文明新高度

为深化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养与个人风貌。3月12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校“…

辨明前路,引航梦想 ——人文学院举办公考指导分享会

为帮助人文学子把握公考方向,了解相关政策,3月27日,人文学院于院办202教室举办公考指导分享会,邀请南京大学博士王海霞老师…

最新发布

“情系阿坝,爱心支教”希冀之光支教服务队上山医疗培训顺利开展
“情系阿坝,爱心支教”希冀之光支教服务队上山医疗培训顺利开展为了帮助队员们更顺利地完成暑期上山支教的任务,进一步提升同学们应急防御、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的能力,近期,希冀之光支教服务队的队员们与…
以科技力量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创飞科技-机械实践团开展乡村电力巡检工作
7月20日,创飞科技-机械实践团成员前往穴坊镇东贤友村进行村庄电力巡检,随后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保障村庄电力安全。上午,实践团抵达东贤友村主要高压电塔附近后,根据队长孙舒鹏的分工,电力巡检工作有序…
坚持乡村五个振兴协同发力,打造新时代特色乡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即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路径。曲阜师范大学乡村振兴青研团实践队与2022年7月3日赴日照市陈疃镇开展实践调研活动,采用五位一体…
墙绘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青春底色,不负韶华。2022年6月18日至23日,安徽财经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乡村振兴促进团30余人,在艺术学院专任教师李乔、陈国栋带领下前往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城关镇王楼村开展“践行青春使命赋能乡村振…
以创新雨露,迎振兴曙光——创飞科技-机械实践团对东贤友村进行倾斜摄影及三维建模,探索乡
7月19日,山东理工大学创飞科技-机械实践团前往穴坊镇东贤友村对村庄进行倾斜摄影,并对所拍摄的照片进行处理,生成乡村三维模型。上午,实践团成员抵达穴坊镇东贤友村村民委员会大院,队长孙舒鹏在院中组装…
成都理工学子三下乡:重走三台红色足迹,赓续青年红色血脉——红色交通馆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精神食粮,它淬炼于我们党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之中,书写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努…
移民搬迁,搬出新生活
为了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新时代志愿服务精神,以实际行动投身于脱贫攻坚战。7月17日,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枫火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陕西省府谷县新府山移民搬迁小区进行实地走访调…
安徽师范大学青年学子深入农村,助力乡村振兴
胸怀青云之志,彰显青春力量。为了鼓励青春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山河、用双手书写夏日豪情,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赴池州乡村振兴中信息化建设调研团队围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主题…
穿越历史风云,传承荆楚风彩: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荆州社会实践
荆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周代至春秋战国时期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而荆州则是荆楚文化的根脉所在。为促进荆楚文化和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近日,在李剑副教授指导下,华中农业大…
成都理工大学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队在大乘镇开展“宜宾面塑”教学
中国青少年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添砖加瓦。宜宾面塑艺术是四川省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于晚清时期,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经过几代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