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3日星期日,我作为浙江理工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联合会暑期社会实践的一员,参加三下乡实践,前往温岭坞根坑潘村进行本次社会实践。
此次社会实践中,我了解到温岭非物质文化遗产——灰雕。温岭的灰雕主要装饰在古建筑的山墙、墙头、檐角、照壁、门楼、门窗上,既有观赏价值,更有象征吉祥、喜庆、接福纳瑞等传统文化内涵,故为人们所喜爱。灰雕作品中用到的造型多寄托有民俗寓意。花鸟象征吉祥,松鹤象征长寿,龙虎狮、麒麟象征辟邪镇宅等。讲究的人家,厨房的土灶还会用鱼形灰雕来装饰,寓意“年年有余”。温岭灰雕是台州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近几年,在各方努力下,传承势头较好。
我走在坑潘村的小路上,这里朴实的泥塑和绚丽的壁画一定会让我惊艳。作为坞根镇非物质遗产之一的灰雕,已经有了很多年的历史。行走在坑潘村的小道上,身旁环绕的矮墙雕刻出的一个个生动的传说,更为这座古老的小镇添加了几分情趣。村民们自家的围墙上、村委会的院子里,一幅幅栩栩如生、姿态各异的雕刻画立即映入眼帘。与我们平常看到的雕刻不一样的是,这些雕刻都是用水泥一点一点刻画出来的,立体感很强。在坑潘村,不管是村民家里的围墙上,还是村委会的院子里,你都能看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雕刻造像。
我拜访了一位非遗传承人——潘连忠老先生,温岭坑潘村人,是为数不多的熟练掌握灰雕传统基本工艺流程的传统艺人之一。创作这些美丽的雕塑的都是潘连忠。“全市会这门手艺的,恐怕也没有几个人了。”这些民间灰雕艺术作品的创作人潘连忠告诉记者,“能用自己的独门手艺建设美丽乡村,开心!”潘连忠从23岁开始就和水泥打交道。一开始做建筑工,直到42岁,潘师傅才开始琢磨用水泥来做雕刻。“最先想做一条龙,研究了十几天,才完工。”从这条龙开始,潘师傅就和灰雕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没有学过画画,也没有美学基础,潘师傅对照着自己小时候看过的小人书,一笔一笔地勾画出属于自己的灰雕艺术。15年来,潘师傅不断改进技艺,如今的雕刻手艺已是炉火纯青。回忆起曾经用了十几天完工一条龙,如今只需要一两天的功夫,潘师傅说自己尽管年纪大了,但是手艺却越做越纯熟。
潘连忠作为灰雕的首批温岭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在积极履行传承人的职责,不断推广和传授这项技艺。他和儿子一起,利用坑潘村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将非遗项目与旅游结合,开展灰雕体验项目,吸引不同人群来体验学习灰雕的制作、以此来扩大灰雕传承的影响力。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来潘连忠这里学习参观灰雕制作的游人不计其数。灰雕制作需精雕细刻,极具考验耐心、难度较大。为了增加传承活动的乐趣,潘连忠也紧跟潮流,增加灰雕的形状创意,加入一些现代元素,图案更现代、色彩更鲜艳。在跟他交谈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灰雕手艺人的艰难与他想保护灰雕手艺不被失传的决心。每一个灰雕的制作都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过程,创作不易,传承更不易。将这样的非遗瑰宝传承发扬下去不仅是非遗传承人的责任,更是每一个青年应当肩负的责任。
通讯员 郑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50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