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沿足迹 研担当”社会实践队前往毕节市黔西市化屋村开展社会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深入贵州考察调研,指引贵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贵州人民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昂首阔步新征程,守护绿水青山,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不断开创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的美好未来。贵州大学“沿足迹 研担当”社会实践队积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与贵州的故事,寻访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考察的地点,切身实地的感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的重要意义,充分体会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世界胸怀和历史担当。7月16日,贵州大学“沿足迹 研担当”社会实践队来到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化屋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化屋村与乌江依山傍水 化屋村位于乌江源百里画廊鸭池河大峡谷、东风湖北岸,村里有284户村民,苗族聚居村落。近年来,贵州大力实施精准扶贫,通过国家惠民政策带动了村里人居环境翻天覆地的变化,化屋村依托天然的山水风光,发展起了旅游产业。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化屋村考察时,村民们都很高兴。“当时习近平总书记来的时候,我们内心都很激动,总书记对我们都很关心。也正是在那之后,人流量越来越多,我们农家乐收入也越来越高。”说到习近平总书记来之后的变化,村民陈永荣绽开了笑容。 社会实践队队员与村民一同看苗族传统剪纸 村民家中的剪纸 退伍绝不褪色 返乡探索致富之路 在与当地村民攀谈后,队员们来到化屋村中的农家乐代表——化屋印象。在这里,退伍老兵村民杨烨向实践队的队员介绍起了化屋村在习近平总书记来访后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实践队队员采访退伍老兵村民杨烨 谈到2021年的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化屋村的情景,杨烨十分激动的说,自己能够组织村民迎接习近平总书记,并与习近平总书记合影留念,是一件让自己终生难忘的事情。在习近平总书记来访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村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收入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前村民的生活仅仅只是满足了温饱问题,如今已经胜利的完成了脱贫攻坚,迈向了小康生活。 当实践队的队员问及杨烨对于青年有怎么样的期望时,他感慨地说:青年,是未来的希望,应当用心努力工作,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国家,为民族,为家乡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家国情怀,是每一个青年学者应当具有优秀品质。年轻人应当有自己的理想,这个理想是伟大的,是远大的,是最能够体现出青年最优秀的本质。做人,应当做一个能够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 游船开拓致富之路 杨万英一家在化屋村乌江边开了一家名为“老杏树人家”的农家乐,当我们“沿足迹 研担当”社会实践队走进院子时,就被这棵高大挺秀的杏树吸引。“这棵老杏树枝繁叶茂,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所以我们给农家乐取这个名字。” 在这棵老杏树下,杨万英给我们分享了他们一家的故事。她的丈夫尤荣学在外打工多年,后看到家乡旅游发展风生水起,且山水风景壮丽,便想到回家从事游船行业,和两位兄弟一起成立了画廊航务有限公司。“一艘游船要40多万,对我们农村来说真的是天文数字了!”当提到买船时的情景,杨万英还历历在目。“当初三兄弟每家出了点钱,再加上贷款,这才买了两艘船。政府还给我们免了一年的利息,真是减轻了我们好大的负担哦!”说到这里,杨万英洋溢出了笑容,他们已经还清了买船的贷款,加上自己在家经营农家乐的收入,一家人日子过得挺不错。 实践队员在采访杨万英女士 船买来后,杨万英的丈夫尤荣学就负责开船。节假日等旅游旺季,来化屋村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乘船游乌江更是游客们的不二选择。“经常从早忙到晚,中午都没时间回来吃饭的。”说起丈夫开船的工作,杨万英既心疼又欣慰。心疼的是丈夫为了家庭不辞疲劳的辛勤工作;欣慰的是虽然辛苦,但好在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当被问到是在外打工收入高还是在家乡工作收入高时,杨万英笑着回答我们:“当然还是在家乡工作好啊,而且也要自由些。在外打工每天上班时间固定,还要房租,回到家来开农家乐相对轻松,还可以带带孩子,房子也是自家的不用房租。” 对于未来的打算,杨万英充满希望:“现在家乡是发展得越来越好了,很多人都愿意回来建设家乡,以后我们也会继续跟着党的政策走,在村委的指引下把我们化屋村建设得更好!” 凭借与乌江源百里画廊景区紧紧依托的优势,化屋村逐步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旅游服务水平,实现“质变”,走上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旅游产业化的发展,带动着化屋村村民们在农家乐、民宿等方面的发展,真正从实处提升了化屋村的收入,让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的得到显著提高。 图文:贵州大学“沿足迹 研担当”社会实践队 2022年7月25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59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