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7月27日电(通讯员 段枚妤)7月17日至7月20日,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枫火志愿者队暑期三下乡“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进行了调研,实践团从“农业”、“就业”、“直播带货”、“群众心声”等方面切入,将采访与实践融合,走入基层一线,探索乡村振兴在2022年的新希望,助力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民声需要在实践中倾听,要了解群众的呼声,就要走进群众。实践团成员于7月17日在新府山搬迁户社区发放调研问卷,将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放在心上,挖掘可以挖掘出的群众搬迁前后的故事,重点调研群众在搬迁之后的真实感受,多听多问,多探讨多商量。经过村民们的配合与实践团成员的高效率亲民,问卷结果的收获颇丰。在调研过程中,不论是实践团成员的分散发放问卷,还是村民们的配合,抑或是社区里老人和小孩的欢笑,大家都其乐融融,实践团成员段枚妤后来提到,“在那一刻感受到了什么叫岁月静好”。
#FormatImgID_0#
(图为新府山社区公告栏一览 段枚妤摄)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首先进行了数据整理的工作,府谷县新府山社区是全县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户来自全县14个镇、2个农业园区,共安置542户1623人。搬迁回来的总人数是1623人,542户总户数,低保户,一百九十多户;搬回来的聋哑等残疾人、特殊人群有208个。实践团成员们首先对群众进行了调查问卷的开展,包含从18岁至60以上的群体,成员们分散开,在小区各个聚集点与爷爷奶奶们聊天,负责拍摄的成员也在负责问卷调查的成员们旁边进行素材收集,大家其乐融融,好不热闹。
群众代表梁爷爷说:“搬迁以后我觉得党的政策还是比较好,总体上来说,政府部门对移民搬迁的,我的想法就是说最好的就是从居住环境(方面的变化),过去农村地方条件房子的质量不行,有时候遇到大雨,安全没有保障,土坯房,咱农村就是住的那种,楼房里面最起码有安全保障,这是一点好处,再一个以后就是从医疗、环境等这方面,相适应的比农村好一些,好了许多。“
而由于梁爷爷的热情好客,甚至把实践团成员们拉到了家里一起聊天,在梁爷爷家里,实践团成员们一起倾听了他的个人经历叙述,梁爷爷曾经是军人,他说:“我还在年轻时候当过兵,当过兵以后,那时候的部队是一个野战部队。我们那时候当兵比较艰苦的,每个月是只给发六块钱的生活补助费,这个情况比现在差远了,但不管怎么样,我觉得当兵锻炼了一个人的意志和品格,是作为一个年轻人的一种历练。那时候出去以后当个兵对现在来说,当兵这个经历对我来说是永生难忘的,再一方面来说保卫祖国是一种好事。”梁爷爷后续也表示,自己现在真正享受到了国家的良好待遇,能住在这幢大房子里已经很心满意足了
而群众代表贾阿姨说:“我就是社区福利的辐射人群之一,我现在在咱们社区里给提供的岗位上岗就业,是咱4号小区的管理员,我觉得咱4号小区搬迁户总体来说真的都挺满意的,平时也会帮居民拿一些东西,给坐轮椅的老人推推轮椅,需要帮助就尽量去帮助。碰到需要调和的事情,有时候就找韩书记,在处理日常事务的时候,就是把很深刻的一件事情放在心里真的会有一个疙瘩,要是两个人谈话不要那么计较,一个多说两句,一个少说两句。大人不记小人过,咱能把这个事说开就行了,笑眯眯的把所有事情都忘记,咱们重新开始。”
实践团成员们下午的新府山社区之旅圆满成功,在社区调研的问卷总数也收获了客观的成果,为后续的任务总结进行了一定的铺垫。实践团成员们尝着可口的西瓜,对着爷爷奶奶们大笑,其实对于青春正当时的大学生来说,这样的社会实践是一定需要的,也着实能够锻炼大家的能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74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