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汉革命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红巷13号,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一级博物馆。武汉革命博物馆为一套班子,五块牌子,下辖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陈潭秋烈士纪念馆、武昌起义门管理所。据悉,为弘扬革命精神、肩负历史使命,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湖北省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6日探访了武汉革命博物馆、进行实地学习考察。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携来学子同游
实践团首先前往了学习考察的第一站——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一个被称为农运干部诞生的地方。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1926年底开始筹备,1927年3月7日正式上课,4月4日举行开学典礼,共800余人。据悉,实践团了解到在农讲所学习过的大多数学生最后都被委任为农民协会特派员,深入农村开展农民运动。“在长期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斗争中,农讲所师生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啊!”,实践团成员陶莹莹不禁感叹道。实践团成员们作为华中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的学生,他们似乎都非常期待他们今天的这一站旅途。在这里,实践团的团员们看到了当初学生上课的大教室,望着那一排排桌椅和黑板,他们表示在这里仿佛看见了昔日老师们虔诚地工作,仿佛看见了一个个穿着草鞋的农村青年,认真奋笔疾书,为了祖国的未来而奋斗的样子。之后实践团团员们来到了教室后方的操场,望着毛泽东同志的那尊雪白的雕塑,团员们纷纷感叹仿佛看见了当年热血青年积极锻炼为了革命的胜利挥洒汗水的的身影。实践团的脚步来到操场后方,这里的宿舍、食堂都非常整洁朴素——体现了农讲所要培养的不仅仅是是干部,更是军人的宗旨。一句“到农村去!”让团员们感受到了作为农学子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穿过一排排清末民初风格的建筑群、宽阔的青石板路、郁郁葱葱的大树,实践团满怀敬畏地来到了正对着武昌农讲所大门约200米处的毛泽东旧居纪念馆。这是苍松翠竹掩映之中的一栋典型的晚清风格的江南民居——坐东朝西,青砖黑瓦,整体结构为三进三天井,内隔断均为木质板壁和隔扇门窗,陈列着二十世纪初有关毛泽东的部分文物、复制品、照片等。“这便是当年毛泽东在武汉的旧居!抚摸着凹凸坑洼的板壁,我仿佛来到了1927年!”,实践团团长蔡嘉琪声情并茂地说到。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处毛泽东旧居纪念馆旧址既是毛泽东,杨开慧和孩子们的最后团聚之地,也是1927年5月前中共中央农委机关所在地。实践团了解到,位于前厅左侧的房间是杨开慧和毛泽东的工作室兼卧室,临窗的桌上摆着一盏煤油灯,毛泽东同志曾伴随着昏黄的灯光写下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随后,实践团一行人来到了位于后厅右侧的厨房,红蓝相间的地砖之上是颜色与阴影深浅不一的锅碗瓢盆,位于右上角的灶台面上摆放着三两料酒瓶,侧临的墙壁上挂着一个斗笠……看到这里,实践团成员吴雨阳感慨道:“我好像看到雷雨交加的夜晚,毛泽东穿戴着斗笠蓑衣,怀里揣着会议的资料文件冲进家中,孩子们在院子里跑闹玩耍,夫人杨开慧在厨房做着可口的饭菜,飘香四溢……”在峥嵘岁月中搏命冲锋,在狂风暴雨中力挽狂澜,在革命旧居中短暂团聚,这就是毛泽东一家人,实践团不禁声泪俱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此次“中国第一红街”——武汉武昌红巷之旅,让实践团深切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历程,深刻体悟了为人民谋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红色革命精神,深情讲述了中国革命先烈的经典故事。保护红色革命遗址,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弘扬中国红色文化,不断推动党史资源“转化”“融化”“活化”,是当代红色革命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新时代大学生的义不容辞之责。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77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