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响应“30·60”双碳目标号召,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赴百丈镇半山村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2022年6月28日来到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半山村,进行相关实地调研工作。
百丈镇半山村位于余杭区最西北端,群山环抱、翠竹成荫,素有“中国毛竹第一村”的美称,该村早在2020年便已实现了碳中和、“零碳”的目标,并有400吨碳汇盈余可供抵消其他地方的碳排放。同时百丈镇也作为省级市级低碳乡村试点,走在低碳工作领域前列。
实践团队在多个维度开展工作:他们采访镇村级领导以深入探索百丈经验;走访当地居民以全面了解百丈情况;开展线上课堂以广泛传递低碳理念。
在对百丈镇城建部朱主任的采访中,可以得知双碳目标提出后,百丈镇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先行先试,立足自身,把握竹林资源丰厚的天然优势,在“双碳”的大形势下,希望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这也是实践团队此行最主要的目的——学习探索百丈模式,吸收推广百丈经验。
实践团队在百丈镇中四处走访,同当地居民了解相关情况。在“百丈模式”的推行下,村民们都深切感受着身边的改变。“村里要求我们要进行垃圾分类,每天都有人检查,不合格的话是要挨罚款的。但你别说,这一套措施坚持下来,环境是一年比一年好啦。”“村里搞的和环保相关的活动我总听身边人说,形式很不错啊,挺适合大家去体验参与的。”开农家乐的大妈,经营小卖部的叔叔热情的分享着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你一言我一语的绘制出“百丈模式”下的“百丈烟火”,这使实践团队深切的认识到了环境保护治理对于老百姓生活的重大意义,坚定了实践团队探索“百丈模式”的信念。
漫步在半山村,团队还发现每家每户门口的垃圾桶上都贴有“百丈垃圾分类平台”小程序二维码。询问后发现,村里在执行通过微信小程序实现的垃圾分类积分机制:小程序负责记录、公示积分,而积分则由每个村的督导员评判各家垃圾分类的情况后产生,累计的积分同样可以用于兑换物品。垃圾分类积分机制以及村内目前启用的“零碳版村规民约”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塑造着村民们的低碳意识。百丈镇使用的“百丈垃圾分类平台”小程序以及运行的积分机制给予了实践团队巨大的惊喜与启发,在实践团队看来这是易于学习模仿的经验模式,也在日后高校开展的“零碳”工作中具有极大借鉴意义。
半山村职业经理人刘晶向团队介绍半山村未来将通过推进数字乡村项目,同国家电网合作,结合本村情况,推出以“碳”为主题的个人碳账户系统,使碳排放量做到可视化,也使整个村的碳中和进程、乃至每家每户的碳中和进度都能以数字呈现出来,从而进一步实现“绿色乡村”目标。这也让实践团队看到了数字化对于实现“绿色乡村”目标的推动作用,对于日后低碳模式的落地方式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实践团队不甘将学习浮于表面,亲身前往了当地的“零碳博物馆”,切身感受,悉心学习“百丈模式”下的低碳氛围、落地经验、前卫理念。团队认为不仅要将“百丈经验”学习内化更加需要将低碳意识向外推广,因此在“百丈之行”的最后,实践团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碳课堂”直播。行走于青山绿水之间,漫步在杭宣古道之上,驻足于荷塘月色之前,观众跟随着主播的脚步,伴着蓝天竹林,了解当地的低碳举措,学习绿色低碳知识。直播的镜头向观众们展现了百丈如画的美景,淳朴的民风,让观众们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百丈镇在低碳工作上的创举。实践团队通过“碳课堂”直播来传递低碳意识,普及低碳知识的形式,收获了不错的数据反馈,根据后台显示此次直播总观众数达3728人,这为“百丈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牢牢把握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色彩的要求,我们必须要深刻理解自己在践行生态文明中所承担的责任,加强绿色低碳理念普及,争做绿色低碳环保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汇力量、建新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总书记提出的科学论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低碳生活从你我做起。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只有肩负起保护环境的时代重任,才能把握住我们这一代的“金山银山”。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localhost:3333/resources/support/xiaozhangyu/executor/index.js">script>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80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