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梦想。神舟十三号遨游太空183天凯旋归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回首党的百年征程,中国航天已走过65周年,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渺小到辉煌,从仰望到追逐,从梦想到现实,这都离不开一代代将青春奉献给星辰大海的中国航天人。
在我的身边,有着这样一位57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是“两弹一星”工程的参与者。曾参加东风多型号试验测量、“640工程”、同步通讯卫星发射等航天工程,在戈壁深山艰苦拼博了19年。他,便是黄新,原佛山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工学部党总支书记,电子学副教授。他牢记入党誓词,将青春奉献给国防事业后,又继续投身教育事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
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党培养了我,我要为党服务”,这是黄新的入党初心。年幼时,他的父亲便离世了,是母亲一人独自将他拉扯长大,由于家境贫寒,母亲辛苦劳作也只能维持两人的生计,再也付不起他读书的学费,是中国共产党资助的助学金圆了他的读书梦。黄新1961年考入了华中工学院,就读于电子自动控制专业。由于他积极上进,1965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学好本领,报效祖国”是他最大的愿望。
投身国防事业,隐姓埋名19年
1967年,他被分配到北京国防科委工作,最后报到时却到了一个不知名的戈壁滩。从仰望的北京转到兰州,又从兰州转到酒泉大河沿,最终到达了一片无名的戈壁滩——也就是今天的东风试验场,当年“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的地方。那时当地环境恶劣,天寒地冻的大西北一点也没有动摇他这位从南粤大地来的报国之心,反而愈发坚定,从此时起,他隐姓埋名潜身研究国防事业19年。他努力学习火箭的发射测控技术,见证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直接参加了东风多型号、“640工程”反击一号、第一颗同步通讯卫星等项目的发射试验。参加研制“170红外跟踪系统”,并取得成功,荣获国防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还荣立三等功,被授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86年2月,我国首颗同步通讯卫星在西昌试验基地取得圆满成功,填补了我国同步卫星的空白,为我国电视转播卫星通信提供了手段和条件。时任中央领导亲临现场观看卫星发射,接见参加试验有功人员代表,并合影留念。黄新作为团级干部,也在被接见之列。
他深深地体会到:“没有强大的国防,祖国就会挨打,中华民族就难以真正地站起来。”年轻人要学好本领,报效祖国。即使出国深造,学业完成后,也要回国,为中华民族作贡献。他特别欣赏我国后续奋斗的航天人,希望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国年轻的女科学家侯静,是我们千千万万青年人的学习榜样。她率先取得远距离激光武器方面的突破,打破美国技术封锁,追平中美30年差距,被美国人称为比原子弹还厉害的女人。6月19日在我国境内进行了第五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并达到了预期目的。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的连续五次试验成功,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防能力,毛主席提出的“640工程”从理想变为现实,也鼓舞了全国人民,更使参与“640工程”的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培育科技人才,弘扬奋斗精神
1986年,黄新作为转业干部到佛山大学工作,以一颗赤诚之心投身教育事业。他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一一教授给学生,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科技创新人才。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退休后,作为一名“光荣在党50周年”的老党员,他仍为教育事业发挥余热,常常关心青年下一代的教育和成长。他始终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他谆谆教导青年人,要多读书,练好本领,为共产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黄新的奋斗人生,矢志不渝,勇做建设党和人民事业的先锋分子,他将青春奉献给国防事业后,又致力于教育事业,真正做到了入党誓词中的“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80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