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7日合肥工业大学数学学院“星火皖南”团队来到安徽省宣城市泾县进行三下乡活动。
在孤峰村党群服务中心,孤峰村党支部副书记严钧热情接待了团队,他讲述了自2017年他任职以来孤峰村的变化。在党委政府、上级的支持下,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1.5万到2021年脱贫攻坚结束的20万,2021年集体经济收入比2020年增加了10万,收入来源为厂房租金,入股分红,可以持续稳定增长。根据他们的五年规划,到2023年达到40万。严钧副书记说孤峰村是很多电影的取景地,历史悠久。
在王直助教中心,精神矍铄的老人与团队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他是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中心最多的时候有两百多名留守儿童,目前为止共资助达两百万元。进入他的房间,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行动已稍有不便的老人。他说:“明年我就90岁了。”向我们细数起为之奋斗的孩子们来却是思路清晰。他展示了《发放今秋明春“一对一”资助金的报告》及其明细以及很多影集,说起合工大的学生,他还悉数记得,细数第一次、上一次去看望他的合工大学生的名字,哪一个女孩子特别活泼。说起他资助、帮助的学生更是如数家珍。
1983年1月,在孤峰文化站,一个人,一校公章,一块牌子。这样的困难情况下,他使出浑身解数,凭借智慧和社会要响力,艰苦创业。为了群文事业,他收集近万册图书,订阅3000多种报刊,组织了电影队,搭建黄梅剧团,庐剧团,把这个穷乡僻壤的群众文化搞得热热闹闹。
在孤峰文化站搞得群众文化风生水起,退休后应该是他颐养天年的时候,他偏偏又将目光关注到农村留守儿童。记得当年撰写《王直老人》电视片,采访问他:你为什么想到关注留守儿童?他思索了好久,才缓缓回答:“感恩”。他曾经也是一位国家干部,也是一位热血责张的文学青年,被错划过“右派”打发到农村当农民,因为不会农活常被善良的社员派给他最轻的活,叫他少受苦,这份纯朴的爱,一直深藏他的心底。
在他当文化站长时,他也曾任过当地派出所法律顾问,发现好多进城务工农民工孩子因为没有大人管教,经常犯错。这对他触动很深,他要向农民感恩,要是能帮助这些流浪的农民工孩子,就是实实在在的感恩行动。他的回馈感恩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王老送给星火皖南团队一个纪念雕像、两册书集。沟壑纵横的手缓缓地翻动书页,这些都是他心血的结晶,却执意要赠与,他说“对合工大的学生有情感。”
团队还进入了一个村落,去探访乡村气息。其中有一户人家种了一棵桃树,主人家就摘了好多放在袋子里塞给我们。这里的民生风气淳朴而自然,远处有重峦叠嶂,青山此起彼伏,流动的河水欢快而轻畅。
“不忘初心,传承大爱”是进入王直助教中心一眼就看见的标语。谈起王直,谈起孤峰群众文化,那种格局,那种对生活的情怀,对留守儿童事业的那份独特发现,那份敏锐的眼光,都值得我们学习,将流淌在泾县的人间大爱传播到祖国各处。
文/刘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94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