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郑州轻工业大学“青马工程”第26期6名培养班学员于7月2日来到了位于南阳市的医圣祠开展以“踏寻领袖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员们通过踏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足迹,学习习总书记相关重要讲话,深刻领悟指示精神,牢记领袖嘱托。
医圣张仲景
在本次社会实践之初,青马学员通过互联网学习了医圣张仲景的生平,了解到张仲景为河南南阳人,自幼喜欢医学,年少时拜师学医,并立下“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的志向。其创作的中医学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被称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张仲景也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医圣祠里观古今
青马学员在讲解员的讲解下,了解学习到门庭内这个巨大的石屏,是由一块完整的石料制成的,长高各为3.5米,重达6吨,是中国当代碑林一绝。其正面雕刻的是《张仲景传》,为已故名医黄竹斋先生撰写,描述了张仲景的一生,亲身经历瘟疫带来的人间惨剧,决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研究治疗伤寒病的方法。他继承前人的医学理论,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不仅救治了大量病人,还创造性地总结出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两侧是由中国著名的老中医任应秋题写的对联:“阴阳有三,辨病还须辨证;医相无二,活国在于活人”。背面雕刻的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序》,说明了他自己从医的原因。
青马学员们随后参观了医圣祠的前祠、长廊、后祠。当青马学员位于前祠时,抬头望去,只见庭院中间矗立着一奠高大的医圣塑像,凝眉深思,忧国忧民之情溢于眉宇间,不禁令人肃然起敬。透过医圣的双眸,所有青马学员仿佛亲身感受到了他那“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为良相,定为良医”的胸襟,随后青马学员一同参观学习了镶嵌了医圣张仲景当年下荆襄、登桐柏、赴京洛、涉三湘,“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终成“万世医宗”的辉煌一生的东长廊和西长廊里镌刻着自伏羲以来至明清历代名医他们的生平及主要医学成就的117幅石刻画像。张仲景的陵墓便建于后祠。墓顶的莲花座,象征着张仲景“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医德医风,花墙环绕,凉亭盖顶,庄严肃穆,使人顿发敬仰之情。在陵墓石碑前,青马学员们深情鞠躬,表达了心中对医圣的爱戴与敬仰。
“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
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最后讲解员向青马学员着重介绍了医圣张仲景的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一书。青马学员随着讲解员的详细讲解也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中看到了中医药的神奇和魔力,源自中国古典医籍的“三药三方”在疫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三药三方”的代表——清肺排毒汤,就是由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经典方剂融合而来。数据显示,在中国,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占比达到92%,湖北省确诊病例中医药使用率和总有效率超过90%。这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青马学员们也纷纷感概到中医药学的神奇和医圣的智慧之处。
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医圣祠曾深情地说:“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同时张仲景中医药文化也是一笔珍贵的中华文明历史财富,它历经数千年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越来越被关注和推崇。
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青马学员纷纷表示我们应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只有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才能让古老的中医药学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让“中国处方”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17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