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学“荆楚”非遗,“活”中国非遗

来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管理学院 作者:“拾遗”志愿服务

随着暑期到来,全国各高校陆续开展了三下乡活动。我参加了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三下乡“拾遗”志愿服务队,于6月17日前往湖北荆州荆楚非遗技能传承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令我感受到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并感慨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同时学习到不少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和方法,谨将个人感受和观点记录下来。

荆州市荆楚非遗技能传承院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传承院里的座建筑清新典雅,小桥流水,环境优美,给人一种清新朴素的感受,与现代大城市的喧嚣繁华截然不同。非遗传承院包含了12项非遗项目以及民间技艺,里面有着各种令人叫绝的艺术精品,例如磨鹰风筝技艺传承人孙宏成的三头凤和他的各种色彩鲜艳,堪比活鹰,栩栩如生的风筝,还有丹漆神树,虎座凤鸟悬鼓,淡水贝雕,葫芦烙画等无不让我感到惊奇。

荆楚非遗技艺传承院还有另外一个更接地气的名字:湖北省民间工艺技师学院,入驻的非遗传承人为教师,教授荆楚非遗技能,学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这方式无疑的保证了荆楚非遗民间技艺的传承工作。其次,传承院还开放了风筝坊,贝雕坊,陶艺坊等特色体验区,供来访的学生,非遗爱好者和研究调研者学习和体验,这做法增加了荆楚独特非遗技艺的实践操作性,甚至可以学习到某些细致的制作环节。例如楚式漆器的制作,磨鹰风筝骨架的选料等,让参与者近距离了解非遗文化,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的传承过程,因为每制作一件成品就意味着参与到非遗文化传承工作当中。有效激发参与者保护非遗项目的兴趣和信心,通过一系列“活”的过程,将非遗文化与民众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才是真正意义上和行动上做到了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方面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遭受了巨大的冲击,那些口授传承和行为传承的,以及濒临消亡和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迫切需要得到保护。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如何学荆楚非遗,“活”中国非遗,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内容。要知道,非遗和传承人可以说是生死相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给传承人和非遗技艺提供一个栖息之处是一个重要的基础。首先荆楚非遗技艺传承院就给各非遗技艺传承人带来了经费和生活保障,我在向“磨鹰风筝”传承人孙宏成老师学习制作风筝时,他也曾表示到:“现在的年轻人好奇心很重,很难静下心来,我们原来是爱好风筝一直到传承风筝,但也不免因生活所迫而四处忙碌奔波,为磨鹰风筝的技艺传承挣取制作材料的费用”。由此可见,一个非遗技艺文化的传承也避免不了需要经济的支持,而非遗传承院的建成,给这些传承人们带来了一个铁饭碗,支撑他们做好传承工作,放心大胆的去教学,去传承。

受到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非遗保护实践活动的规模以及数量已经大大减少,但是随着新冠疫苗的普及,全国行程码摘星,我国疫情防控也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符合国家防疫安全要求下,可以积极开展非遗实践活动,特别是民俗类非遗传承项目,线上线下结合,有序开展非遗文化活动。

传承非遗,保护非遗并不是口头之词,像荆楚非遗技能传承院这样,展厅与学校相结合,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对爱好非遗的学生进行不断的培训,学习,探索,这样可以更好的加强非遗文化的宣传。将各个非遗传承人集合在一起,集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交流,推广,保护,传承和创新。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我在荆楚非遗技能传承院学习时,看到了淡水贝雕师傅的严肃,楚绣师傅的专心认真,磨鹰风筝师傅的有趣。将各个非遗文化传承人集中起来,可以发挥出传承保护非遗文化更大的力量,我们要的不是一枝独放,是海纳百川,是百花齐放。

学习荆楚保护非遗的方法,做到以上几点,我相信我们中国的非遗文化一定能及时的保护下来。我也希望我们更多的大学生,各界人士以及地方政府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保护传承非遗文化工作当中,这样才能更好的让非遗文化活起来,不仅是荆楚非遗文化,更是让我们中国的非遗文化活起来!(通讯员朱汉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24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电气学院学子返家乡之回访母校,展望未来

时间:2025年2月21日8:37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作者:孙玉锋本次返高中宣传大学活动旨在向母校的高中生介绍我们的大学,提升他们对本校的认知与兴趣。活动于近日在庐江二…… 白岳松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电院学子返家乡之“回访母校,展望未来”

本次返高中宣传大学活动旨在向母校的高中生介绍我们的大学,提升他们对本校的认知与兴趣。活动于近日在庐江二中举行,通过宣讲、互动问答等形式,我们成功地向高中生们展示了大学的特色…… 孙玉锋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电气学子返家乡之张飞板面:一碗面条,千年传奇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美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文化的载体。张飞板面,这道以三国名将张飞命名的面食,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华饮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白岳松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革命馆里话初心,奋斗路上正青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学雷锋系列活动三月的春风,带着温暖与希望,吹拂着大地,也吹响了传承雷锋精神的号角。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

“名郡植春筑福庭”——“美化环境,共享健康” 名郡社区卫生行动

为营造整洁、卫生、健康的社区生活环境,团支部组织团员们对名郡荷塘社区环境进行了清理。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

仁心续火承先志,碧波芳草筑安康: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为将健康知识和服务送到社区居民身边,2025年3月15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2023级志愿服务队第二小分…

清明追思,大爱永存 ——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举办清明节缅怀遗体捐献者活

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倡导遗体捐献事业的社会价值,清明节前日,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在皖南医学院遗体…

郑州财经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秋实班”学员赴河南省团校参观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

最新发布

湖北学子三下乡:针尖上的荆楚遗韵
中国青年网荆州7月7日电(通讯员朱汉民)“谁说女子不如男”,楚史上曾记载的民间楚绣蔚然成风,几乎是又女儿之处就有楚绣“女儿红”,荆楚民间女儿家[十岁学针线,十三岁进绣房],“一生不辍,自生传习”…
湖北学子三下乡:关爱留守儿童,陪伴健康成长
本网讯(通讯员周江涛)假期里,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的104位志愿者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支教活动。本次实践活动以“关爱留守儿童,陪伴健康成长”为初心,助力小朋友们在快乐…
情牵代南| 东华学子心聚桃城,线上支教尽展风采!
|以爱为航,助梦飞扬疫情原因,实践团成员不能在线下与代南小学的同学见面,但这丝毫不能阻挡实践团成员们对于本次支教的热情。在网络的帮助下,大家顺利进行了为期七天的线上支教活动,这群可爱的孩子们,…
探索荆楚非遗传承院,追寻荆楚文化遗迹
中国青年网荆州6月31日电(通讯员朱汉民)千百年来湖北荆州人民在长时间的生产和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创作,发扬丰富多彩的民间技艺,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习俗民风。为承遗风古韵,传文化薪火,湖北第二师范…
湖北学子三下乡:寻传统文化瑰宝 探木版年画古迹
为加深大学生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加强学习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2022年6月17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一同来到襄阳市老河口学习老河口木版年画,通过亲身体验木版年画…
夏日启航 青春扬帆:白霓队“希望家园”开班仪式顺利举行
7月16日上午,华中师范大学心火支教团白霓镇希望家园开营仪式在白霓镇大市村、金龙村和后溪村三个支教点顺利举行。本次开营仪式由崇阳县团县委、白霓镇人民政府主办,由各村村委会协办,华中师范大学心火支教…
纳西文化风情助力玉湖经济发展
纳西文化风情助力玉湖经济发展玉湖村作为国家级的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先进旅游重点示范,同时也是联合国认证的乡镇旅游最佳目的地之一。7月13日安徽财经大学相约旅行实践团队长宋慧婷前往玉…
西南石油大学电信院“勇敢无畏团结”暑期实践队共筑疫情防控,携手共建美丽乡村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第三部分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时,提出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次将“美丽”列入界定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注入新…
湖北学子三下乡:走近木版年画,感悟传统技艺
为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管理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利用暑期时间对非遗文化进行探索,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我们带着好奇与期待,将感悟传统技艺融入到这次的社会实践中,朝着目…
聊城大学农学与农业工程学院举办“疫情当前,责任在肩”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践行当代大学生奉献社会精神,协助开展社区防疫工作,7月14日,聊城大学农学与农业工程学院新农科技社“绿色方舟”支农服务队在泰安市泰山区金峪小区举办了“疫情当前,责任在肩”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