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老师:刘超,公共管理学院通讯员:贺中楹)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赋予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新的发展动能和创新思路。与此同时,国家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涉农信息普惠服务机制,推动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为深入调研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的实施成果,研究数字赋能欠发达地区乡村治理现代化,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湖南省花垣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结合时代使命与专业特色,于花垣县集结,背上行囊前往政府、企业、乡村等实地考察,了解花垣县数字乡村建设的实际情况。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乡村是中国的根,是新时代的新空间、新载体。为记录下农村在时代前进浪潮中的步伐,切身感受数字技术对偏远地区山村的影响与塑造,调研小队在结合前期准备以及询问政府人员的建议后,选取吉卫镇卫城社区作为乡村调访的第二站,于7月7日离开县城,怀揣期待的心情随着大巴一路向前,奔赴数字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此次调研的吉卫镇不同于前几日到访的十八洞村作为首倡地发生的蝶变,也没有占优的特色产业,只是一个人口不到两万的湘西小镇。但就是这样十年前还是发展滞后的地区,如今已驶入花垣县数字乡村治理的快车道,积极适应信息化快速发展需要,加强新型智慧城乡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助力数字乡村的发展。
将近一个小时车程后,调研小队抵达了吉卫镇,恰逢周边赶集,小镇的车水马龙和行人喧闹扫去疲惫。但更让大家意外的是,街道两侧随处可见的监控摄像头,隐于村民的楼房之中,吉卫的山水之间。来到卫城社区(卫城村)村务服务中心,村书记周锡文和妇女主任吴汝珍热情接待了调研小队。在了解我们的来意后,吴主任带我们参观了由政府牵头、中国电信负责建设的“数字乡村”综合治理平台,其运用了云、网、大数据等技术,为卫城社区在数字乡村建设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平台主要分为平安乡村、天翼云播、智慧党建、政务公开、其它应用等五个模块,可以将农户家中的监控画面上传到云端,从社区安装的数字乡村智慧大屏上可以清楚看到各交通要道、敬老院等公共建筑以及部分居民家后院的实时画面,并归纳整理了辖区内干部数量、党员人数、村委会数量、房屋数量、居住人口等基本信息,将部分村级事务数字化、智慧化,提升了基层的治理水平,筑牢了数字乡村建设的基础。
监控的安装促进了“平安乡村”、“智慧乡村”的发展,而在与吴主任的深入访谈后,小队认识到,综合治理平台其实不仅限于摄像头的安装,还囊括了可视云广播、智慧党建等多个系统,构建多位一体助推数字治理的现代化数字基础设施。吴主任提及,“有了天翼云播后,相比传统的广播系统,村内日常通知的播报更加便捷,并且全镇已实现4G网络的覆盖,安装在辖区各处的可视云广播都能联网传输广播信息,播报记录也能在大屏上查询”,先进技术的运用促进了工作的提质提效,加强乡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同时数据的联网也意味着同步进行云端储存,使信息更加具有实时性、安全性与可靠性。
除了了解到卫城的数字化建设亮点,小队也在与社区人员的交谈中发现其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在建设数字乡村监控设施时,村干部告诉小队成员,“我们以尊重村民意愿为工作前提,有些村民如果担心隐私等因素,则不会强制他们安装”,而已安装设备也常因房主外出打工等长期断电关机,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其次,完善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对使用者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使用者如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指导则很难进行日常管理和操作,这一点在工作人员的具体演示时,发现他们对部分功能还不是很熟悉,一些模块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未进行数据的及时录入;此外鉴于农村老龄化现象严重,基层在治理过程中更多还是依据实际情况,采用下村下户方式进行管理,对数字化管理需求不大,一些将日常事务填表报表数字化、网络化的做法,还进一步加大了基层的工作负担,并且在乡村智慧应急管理等方面仍为发展短板。
吉卫镇的访谈和观察经历,给调研小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数字乡村建设要想迈过槛,不但需注重基础设施、数据库建设,而且更要提高信息交互能力和运营能力水平,实现各要素畅通,着力完成乡村社会的数字化治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而缩小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滞后性。
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这是一项多面广的系统性工程,应综合考虑当地实际需求和发展现状,稳步推进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村社会发展中的逐步应用,切勿盲目发展,合理运用本地资源禀赋,探索具有特色的数字乡村发展路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27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