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曲园学子三下乡:瞻核雕之艺术魅力,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作者:ichem-惟石能言队

中国青年网淄博7月16日电(通讯员 王一骁)为继承弘扬传统文化,探索非遗传承发展方向,7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暑假社会实践团队“ichem-惟石能言队”队员王一骁前往淄博市高青县拜访市级非遗核雕传承人崔传芳先生,了解核雕工艺的相关知识,感悟核雕作品背后蕴藏的深厚文化。

在正式拜访崔传芳先生前,实践队员王一骁对本地的核雕工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高青县高城镇作为核雕艺术传承地,艺人以桃核为原料,充分利用果核的形状、麻纹、质地,随形就赋,精心布局,运用浮雕、镂雕、圆雕等多种手法进行创作。崔传芳先生作为当地远近闻名的核雕艺术传承人,他潜心研究核雕艺术五十多年,期间创作了许多极具艺术价值、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的核雕工艺品,吸引了省内外众多收藏家慕名而来。

图为崔传芳先生的核雕艺术作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一骁 供图

通过对崔传芳先生的采访,实践队员王一骁对核雕艺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当和崔传芳先生谈及核雕时,他的脸上满是骄傲,这小小的核雕几乎贯穿了这位老人的一生。桃核,在一般眼里,是品尝鲜果后的弃物,可这一枚枚小小的果核到了崔传芳老先生的手上,就会化腐朽为神奇,方寸之间,神品妙现,成为人见人爱的艺术品。从十几岁开始学艺,到如今已到六十七岁的高龄,崔先生始终没有放弃核雕这门手艺。其实,崔先生“吃上”核雕这门手艺的红利是近些年核雕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才开始的。可想而知,在这一枚枚小小的核雕曾经不为人所知的时候,崔先生的生活过的并不轻松。当实践队员王一骁问到他有没有想过放弃时,崔先生说他也曾想过放弃,但如果他不做了,这门技艺可能就会渐渐的消失在这世上了,所以他选择了坚持,用他的肩膀坚定地扛起核雕艺术传承的担子,努力将其做好做大,将核雕艺术真正的推广出去。

崔传芳先生的工作室极为朴素,一张方桌,一堆桃核,一盒刀具,这就是崔老先生平时制作核雕的地方。当实践队员王一骁走进工作室时,崔老先生还有些不好意思的说自己这里比较乱,平时没有时间收拾。而这恰恰可以看出崔先生平时是在一心一意的扑在核雕艺术上。通过和崔先生的交谈中也可以感受到,他并不指望靠核雕谋取利益,他只想让核雕被更多的人认识,能更好的传承下去。

图为崔传芳先生的核雕工作室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一骁 供图

随后,实践队员王一骁向崔传芳老先生了解目前核雕发展的现状。崔老先生谈到,核雕艺术历史悠久,工艺奇巧,寓意吉祥,不仅便于盘玩佩戴,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自从核雕入选市级非遗以后,政府对核雕工艺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一方面,政府每年都会拨款对非遗传承人进行经济补助,另一方面,政府积极为他们提高各种平台和机会,宣传当地特色非遗文化。但提到对向下一代的传承时,崔老先生显得有些着急,他认为现在的年轻人都过于浮躁,没有安安稳稳学习一门手艺的心,更多的是为了赚钱去学一门手艺。他也曾教过不少学生,可是没有一个学生能让他满意,很多学生都是在想着今天学好手艺,明天就能赚钱,这与他潜心研究核雕五十年的作风是完全背道而驰的。所以,崔老先生对于选择传承人这方面有些着急与无奈,他也不想自己研究了这么多年的手艺,在自己的手中失传,崔老先生认为在核雕艺术的传承方面,自己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

小小的果核,在崔传芳先生的手中,变成了叹为观止的艺术精品,在老先生的刻刀下,这门古老的民间工艺再次焕发出熠熠光彩。崔老先生常常会说:不能远行,亦不能离开钢筋混泥土森林,但若能有几枚自己喜欢的核雕佳作于办公桌或书房,工作间隙观想遐思,亦不失为一种理想精神意境的欢喜感受。从这位朴素老人的身上,看到的是对核雕艺术挚爱。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又一批兢兢业业做手艺的传承人,中华的传统文化才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图为崔传芳先生为实践队员介绍核雕相关知识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一骁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37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访文化会堂,见数智力量——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赣红韵实践队

寒假期间,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赣红韵”实践队走进江西省宜春市的一座小县城——丰城。在这里,他们分别参观了文化大会堂和洪州窑博物馆,对丰城市的红色文化与数智技术的结…… 付旋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浅游博物馆,察不足之处——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赣红韵实践队

寒假期间,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赣红韵”实践队走进江西省宜春市的一座小县城——丰城。在这里,他们分别参观了文化大会堂和洪州窑博物馆,对丰城市的红色文化与数智技术的结…… 付旋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寻迹八一精神,勇担时代使命——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赓续红色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凝心铸魂的新时代价值”,重申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指出红色文化的价值,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程可欣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数智化红色舞台剧,厚植观众长征精神——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赣

《长征第一渡》是中国首部大型红色文旅史诗舞台剧,于2023年3月23日在长征大剧院首演。该剧由著名导演肖向荣执导,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360度机械液压可翻转舞台、全景式投影技术等,为观众…… 陈淑情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数智技术赋能红色文旅,共赴发展新机遇

在数智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各地红色文旅与时俱进,借助数智技术助力红色文旅创新性发展。于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红色文化价值。近年来,于都通过数智技…… 陈淑情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追寻红色印记,传承不朽精神

初入红色基地,触摸历史脉搏步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信仰的力量”展区。大厅正中央,一尊英雄雕塑庄重挺立,展现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神情和无畏的姿态。沿着展厅的路线前行,在抗日战……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跨越地域界限,传承红色基因

离开江西,实践小组北上山东济南,探访济南解放纪念馆。在这座现代化与历史感并存的建筑内,数智化展览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利用大数据分析,纪念馆能够精准捕捉观众的兴趣偏好,…… 李冰冰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数智引擎激活红色文化,驱动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一组来自曲阜师范大学的实践小组近期深入赣鄱大地,走访了包括赣东北苏维埃政府旧址、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济南解放纪念馆、新余革命烈士纪念碑及上栗镇烈士纪念…… 李冰冰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寒假社会实践“红心研墨”:开启教育新篇,擎起知识明灯

导语:寒冬凛冽,却挡不住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团队中姜雯、田浠彤、张秀丽、丁浩然四位志愿者的炽热之心。他们…

访文化会堂,见数智力量——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赣红韵实践队

寒假期间,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赣红韵”实践队走进江西省宜春市的一座小县城——丰城。在这里,他们分别参观了文…

寒假社会实践红心研墨:教育实践新征程,点亮知识新灯塔

在寒冬之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团队姜雯、田浠彤、张秀丽、丁浩然四位志愿者怀揣热忱,奔赴淮安奇思妙艺术培训机…

浅游博物馆,察不足之处——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赣红韵实践队

寒假期间,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赣红韵”实践队走进江西省宜春市的一座小县城——丰城。在这里,他们分别参观了文…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追寻诗仙足迹,探秘太白文化

为探寻城市文化底蕴,激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与文化自信,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青史践履,睦邻同行”社会实践队…

最新发布

曲园学子三下乡:核上生花,巧手绝妙
中国青年网淄博7月16日电(通讯员张泽文)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并探索其新的发展道路。7月11日,作为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暑假社会实践团队“ichem-惟石能言队”的一份子,我跟随队员王一…
西南石油大学信息学院怎么敢跟我们作队举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策划会议
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6月29日,信息学院怎么敢跟我们作队在腾讯会议举行了线上暑期社会活动方案策划会议。会上,队员们主要就科普教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针对三次课程的内容是否适配小学阶段…
寻梦田园风光,情醉美味鲜香
农家菜,是农村人家以传统方法养殖的禽蓄、种植的蔬菜以及当地自然生长的特产为原材料烹制的佳肴菜式。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丹色灯火乡约行,澜景生情振村兴”寻乡梦旅调研服务队于7月20日于济宁市微山县两城…
聚焦媒体魅力 助力乡村旅游
观光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提供观光、休闲、度假服务的生活性功能。7月28日,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于聊城市人民公园举办“聚焦媒体魅力,助力乡村旅游”活动,以宣传观光农业,丰富市民…
学习架鼓制作 品味非遗文化
临清架鼓是流行于临清市的一种纯打击乐合奏形式,由鼓、点锣和大锣三种乐器组成。7月20日,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于聊城市水上古城举办“学习架鼓制作,品味非遗文化”活动,以让更多市民了解临清古架鼓,号召市…
既白志愿者:个人随记(爱的教育)
当我读完《爱的教育》这部小说,泪水不禁夺眶而出,心中好像燃起了一团温暖的火焰,书中那些正义、勇敢、善良、坚韧的形象不断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学兼优的德罗西,善良正义的卡隆,孝顺的波列科西,勤劳…
展望星途梦未来,回顾党史励当下
为普及天文知识、促进党史教育,2022年8月1日至2022年8月3日,中国矿业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引星火明童心梦想”团队在安徽灵璧开展社会志愿服务实践,借助线上课堂的形式将天文航天精神与发展红色文化教育结合,…
既白志愿者:个人随记(堂吉诃德)
经过几年的挣扎,终于在病毒流行的这几天把《堂吉诃德》读完了。首先,我觉得虽然我读了一遍,却好像我的脑袋里并没有留下什么有用的东西,感觉依然空空如也。但即使如此,我对最后的部分还是有些印象的,最…
既白志愿者:个人随记(活着)
《活着》从一个旁听者的角度道出了一个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贵生活在那个纷乱特殊的年代,经历了战争,杀伐以及一系列动荡的生活,经历了家庭的兴富到衰落,身边人陆续的死去。在他们一生中,不…
既白志愿者:个人随记(老人与海)
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会“坚持不懈”这种精神。当我看了一本书后,深深地感受到了“坚持不懈”的重要。这本书就是——《老人与海》。《老人与海》这本书主要讲了:老渔夫圣地亚哥连续84天没捕到鱼了。一天,他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