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晚风阵阵,吹来了夏日的芳香,这是盛夏,蝉鸣肆意,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星火相传,筑梦丹青”团史宣讲团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开始了20天接近最后的尾声了,志愿者们在这个七月,在家乡地开展了公益党团史的课堂,学党史、唱红歌、读红色经典、做传统手工,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引导小朋友们从小听党话、感恩党、跟党走。
遵循少儿特点,把握红色育人的时代性、趣味性和层次性
本次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儿童,故活动形式主要为团史宣传视频拍摄、红色团史宣讲课堂、喜马拉雅播客音频放松。最主要的环节是与儿童面对面的宣讲课堂。活动主要体现了时代性、趣味性、层次性。
时代性。对少年儿童开展红色教育,要在历史传承和现代阐释中探索适合的平衡点。既要尊重革命历史,又要把握新形势,丰富和挖掘红色教育的新时代内涵,使之与先进文化密切结合,与少年儿童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比如,广大少年儿童都亲身经历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抗疫中彰显出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正是鲜活的红色教育素材。
富于趣味性。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应根据其个性心理特征寓教于乐,寓教于情。红色教育往往给人以轩昂庄重的崇高感,要创新方法手段,使之富有“童趣”,饱含“乐趣”。喜欢听故事是少年儿童的本性,要着力推动红色主题以融入手工、电影欣赏、文学和图画艺术的方式讲述红色年代中的儿童故事,激发少年儿童爱党爱国热情。
注重层次性。赓续红色基因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年龄,分层次、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才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小学生,课堂授课的方式更适合他们,既富有趣味性,又能更高效地将团史知识牢记在心。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我们采用前往红色基地录制红色宣传视频的方式来进行团史普及宣传。对于成年人,我们通过喜马拉雅播客的方式,大众目前趋向于睡前收听播客入眠,而红色经典人物、经典故事也更富有宣传性。
创新方法手段,增强红色育人的吸引力、感染力
利用可视化呈现:将“听、看”转变为“感受、体验”。少年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主,主要依赖多感官通道获取直接感受刺激,进而将感性形象建构为基本认知。动画艺术更易受到少年儿童的青睐,要创作更多适宜儿童的红色动画剧,让少年儿童在愉悦自在的场景氛围中获得情感共鸣。当前,参观博物馆等形式在青少年的娱乐出行方式中较为流行,可以增强沉浸式体验感,从而强化少年儿童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
实现参与式互动:将“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互动”。传统红色教育习惯于将少年儿童定位为“客体”角色,进行单向输出。新时代开展红色育人,应尽可能多让少年儿童参与其中,增强双向互动。比如喜欢游戏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故在进行红色团党史小课堂时,让儿童做主角,进行诗朗诵,诗歌创作等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以此体会革命先辈不畏困苦、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从而让红色基因“走出”书本,走入童心。
强化阵地建设,构建红色育人共同体
建强社区微阵地。学校、家庭、社区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协同育人共同体。红色基因世代传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区的协同作用。社区教育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延伸和有力补充,当前,很多社区以党建统筹整合社会资源,组织红色展览,举办红色宣讲,建立红色阵地,打造红色家园。要主动争取社区育人的力量支持,利用社区红色文化资源拓宽红色育人阵地,打通家庭、学校与社区的围墙,增强红色育人的联动性和开放性,实现红色资源共建共享。
引导少年儿童赓续红色基因、勇当时代新人,取得了积极成效。新时代,要精准把握少年儿童的个性特征,深入挖掘红色基因的时代内涵,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媒介,创新方法手段,强化阵地建设,增强感染力和实效性,真正使红色基因厚植童心,世代传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51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