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暑期社会实践:黄梅之乡,指挥老将风采犹存

来源:湘潭大学商学院 作者:好想换头像

为了解安徽省桐城市黄梅戏发展现状,推动黄梅戏传承创新,2022年7月31日,湘潭大学商学院赴安徽省桐城市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桐城市黄梅戏戏剧团办公室采访王运发。

王运发,桐城黄梅戏剧团退休职工,国家三级指挥。见面寒暄几句,王运发便落座开始接受团队成员的采访。

上世纪70年代初,十三、四岁的他就踏入了黄梅戏行业。从刚入行时的兴奋、激动到现在的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几十年表演经历王运发还历历在目。

不同于交响乐乐队那般庞大,戏剧团的乐队规模小,指挥不是单独出现在舞台中央,工作上也需要身兼数职。年轻时的王运发是一名司鼓者,与其他乐手一起演奏。从戏曲剧本创作、排练到正式表演,这个过程漫长,王运发需要全程跟进,完成大量的工作。司鼓者,又称为鼓师,是戏曲乐队的指挥。司鼓的职能就是对舞台节奏的掌握,是舞台节奏的主宰者,王运发在演奏的过程中,要通过对剧情的理解、准确无误地处理好各种节奏类型,对剧目进行中的起、承、转、合进行阶段性的扩展和烘托,从而达到渲染剧情、衬托戏剧人物的目的,使剧目的演出更具艺术感染力。司鼓的工作,王运发干了几十年,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上了年纪后,他便作为一名锣手。如今退休,王运发也没有闲着,剧团有大型节目编排和参演参赛时,处在返聘阶段的他仍然来到剧团和同事们一起工作。

谈到2014、2017年桐城黄梅戏剧团两次进京演出,王运发的精神头来了:“到国家大剧院演出的县级戏剧团几乎是没有的,受邀去演出,大家都很重视”。桐城黄梅戏剧团作为县级戏剧团,相比省级、国家级剧团存在体量小、人员少的问题,在物质条件难以满足的情况下,出现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是一件难事儿。得到带着自家创作的大戏前往国家大剧院去演出的珍贵机会,戏剧团的成员无不努力,力求将最完美的表演献给全国、全世界的观众。在团员的齐心协力下,进京演出取得良好反响。

岁聿云暮,星霜荏苒。在滚滚时代浪潮中,互联网发展正立潮头,作为地方传统戏曲的黄梅戏逐渐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双重裹挟下边缘化生存,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困境和严峻考验,犹如“夹缝中的花朵”,在守真与开放、传统与现代的碰击中艰难生长。

对于黄梅戏发展存在的问题,王运发直言不讳:“一是人才的流失,年轻人愿意来学习黄梅戏的越来越少,好的男演员更是难求;二是作品的储备,剧目创新难、采编和准备时间长、要求高;三是市场的缩小,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快,欣赏习惯更迭,走进剧院看戏很少”。

端起茶杯喝了口茶,王运发继续说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程度影响着文化的兴衰”。资金支持和人才培养是黄梅戏发展的重中之重。政府在舞台、设备、人员上的投入不够,光靠几场商业演出,黄梅戏剧团难以为继。演职人员的工资不高,扣除五险一金后,刚入职的演员工资不满2000。在物件高涨的现代社会,2000块是不易留住人的,演员也得要生活。“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终究是水浅养不住鱼,”王运发不禁摇头惋惜。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复兴靠人才,对于戏曲文化来说,人才是实现黄梅戏发展兴盛的根本保障,是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资源。钱财和人才,黄梅戏发展离不开这两者。

即使黄梅戏发展问题颇多,王运发还是对它充满希望。黄梅戏通俗易懂,大众化,接地气又年轻,拥有在艺术中不断吸收、融合、创造的活力;作为五大剧种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具有非凡价值。同时。党和国家提倡“文化自信”,重视文化建设,黄梅戏从不缺少镜头和热度。

传承和发展黄梅戏乃至戏曲艺术,王运发留给年轻一辈两个词。摆在第一位的是“坚持”,坚持到底,戏曲文化总会迎来它的春天,这个过程不是靠一个人或者一个戏班子在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只有在党和政府带领下,所有戏曲事业从业者勠力同心,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甘做“无名之辈”,才可以等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盎然局面。第二个词是“自信”,文化从业者必不可少的就是由内而外,摇不可撼的信念,将自身的文化自信,职业自豪展现、传递给更广大的群众,影响带动更多的人。坐冷板凳不易,把冷板凳坐热更难,只有一以贯之、一干到底,才能获得成功。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文化的主体是人,传承的载体也是人。桐城作为黄梅戏之乡,守住黄梅根基,发扬黄梅艺术,义不容辞。桐城人王运发老了,年轻时坚守在舞台一隅敲打司鼓的他现在依旧有担当、有技艺、有坚守,年事已高,情怀不灭。这一棒,交给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52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践行非遗传承事,弘扬方言文化魂

(通讯员:任梦彤)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方言恰似一颗颗璀璨夺目的珍珠,静静地散落在广袤的大地上,它们承载着各个地域独特而深厚的记忆与文化精髓,宛如一座座珍贵的宝藏。保护…… 任梦彤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守非遗戏剧之韵,传方言文化之声

(通讯员:任梦彤)方言是文化的根脉,作为一个地方性语言,方言深深植根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它不仅仅是一种沟通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融入了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传承以及…… 任梦彤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点亮非遗戏剧之光,传承方言文化之芒

(通讯员:任梦彤)方言是文化和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和社会情感。方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还反映了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以及民众的思维方式和…… 任梦彤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践行非遗传承事,弘扬方言文化魂

(通讯员:任梦彤)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方言恰似一颗颗璀璨夺目的珍珠,静静地散落在广袤的大地上,它们承载着各个地…

守非遗戏剧之韵,传方言文化之声

(通讯员:任梦彤)方言是文化的根脉,作为一个地方性语言,方言深深植根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它不仅仅是一种沟通的工具,更…

寻根溯源,对话千载儒风

在被称为孔子故里的曲阜,曲阜师范大学(简称“曲师大”)的“七轶师大路,情系曲园人”实践队于2024年1月10日,走进了孔子博…

聆师者谆谆教诲 悟曲师学者余韵

1月11日,经过曲阜师范大学的“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的精心准备,实践队队员们进入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采访…

曲师学子三下乡:情暖老人心坎,爱润儿童心田

(通讯员:朱逸凡)少年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代表着希望和无限的可能性;年迈老人,是社会经验和智慧的宝库,对年轻一代的教…

最新发布

结课感悟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美术,我的画画水平也提高了不少。我相信在许多人的小时候都能想着成为一个画家。小时候的我没有受过专门的美术培训,没有想到这个梦在大学实现了。当看到自己脑海中想象的美好的画面,用…
情暖夕阳红,海恒物业在行动
【情暖夕阳红,海恒物业在行动】为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感恩回馈业主。海恒物业特举办关爱老人情暖夕阳红活动。在重阳节联合医院及部分志愿者在项目开展义诊活动,现场特邀专…
观后有感
一百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段漫长的岁月,但对于一个政党来说却正值壮年,正是风华正茂之时。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在百年奋斗历程中,…
安徽学子三下乡:走访入户,走近非遗
2022年7月2日,作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德雅书院赴阜南支教实践团队的一员,我和大家一起踏上了正式开始实践的征程。我们的第一个实践任务是采访民众,对他们进行防溺水知识的宣讲。因为天气比较炎热,所以我们…
无锡学子三下乡|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实践队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通知强调,要坚持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出发,深化拓展“三下乡”活动内容和形式…
宣讲新思想,共创新时代
8月6日,湖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新时代习思想,共富裕建美好”理论宣讲团在市陌二社区开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的宣讲活动。本次宣讲的主讲人为就业创业部胡鑫钰。活动中,胡鑫钰利…
西外学子三下乡 | 西树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
陕西省延安市,是中国红色革命圣地,更是无数先辈们奋斗过的地方,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形成了一系列宝贵的历史经验和革命精神。7月下旬,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暑期实践团队在延安开展全…
西外学子三下乡 | 感悟延安精神,践行使命担当
延安,中国红色革命圣地,无数先辈们奋斗过的地方,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形成了一系列宝贵的历史经验和革命精神。7月,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暑期实践团队在延安开展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专…
安徽学子三下乡:回访母校,砥砺前行
2022年7月6日,为感谢母校培养,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情怀母校,不忘初心”暑假回防母校实践队分别对自己母校开展访母校实践活动。自从高中毕业之后,就再也回到母校。时隔一年,回到悉心培养我的…
西外学子三下乡 | 专访延安泥塑王(三)
乡村振兴,靠的是什么,是经济发展、是绿色生态、还是文化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产业兴旺是基石,生态宜居是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