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华学院领“绣”之路社会实践队:针笔寄绮梦,线墨埋浮生
大学生网报8月6日电(通讯员:唐雪瑶)
(本报讯)为了响应《十四五非遗文化保护规划》,弘扬潮州文化,将潮绣带入大众视野,2022年7月8日,领“绣”之路社会实践队“乡”约探访潮绣非遗项目传承人李淑英大师的潮绣研究所,开展实地调研,近距离观赏李淑英大师的潮绣作品,感受潮绣的独特技艺,与李淑英大师进行深入交流,了解潮绣的前世今生。
一针一线,演绎工匠精神
荀子有言:“人积耨耕而为农夫,积斫削而为工匠。”人积累了锄草耕地的本领而成为农夫,积累了砍削的技巧就成为工匠。据李淑英大师所说,技法娴熟的绣娘,甚至可以做到以针代笔。匠人之心,寄之于手,几十年的勤学苦练,手艺人将对潮绣的热情和经验都熔铸在指尖,在她们的绣针下,各种人物图案栩栩如生。她们用最质朴的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热爱熔铸于针线之中,一穿一引之间,都寄予着她们内心和谐美好的愿景。
李淑英大师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也需要一直学习,追求在原有的基础更上一层楼。”她不懈努力,磨砺技艺,精益求精,在一生热衷的潮绣事业中创造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在美的享受中书写不凡的精彩人生,为潮绣这一非遗事业注入生命力。
大师绣坊内的潮绣作品:色彩绚丽、针法繁多、纹理清晰、托地垫高、独树一帜。据大师介绍,她以往的作品中,主题多是雍容富贵的传统物象,例如:龙凤、牡丹、佛手、仙鹤等等,其中以垫凸浮雕效果的垫高绣最为特色,在保持古朴大气的同时又能呈现富丽堂皇的雄浑气象。
在创作上,大师提到:“做一屏刺绣的选材要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宫女太监等搭配起来,特别是三国中的人物,例如刘备、孙权、孙尚香这些经典人物经常会配套使用。”绣工们在刺绣时,需要根据生、旦、净、丑、末的官位和品次来缝制戏服,通过颜色、图案来体现不同角色在性格和形象上的差异,例如黄色和龙就是皇帝皇权的象征,公主则常用以凤作配,而平民只能用花装饰。
作品《九凤屏风》,大气雄浑,巧夺天工,是李淑英大师印象最深刻的作品。她讲述道:“我创作的源泉来自于我的出生地潮州,它又被称作“凤城”,有别于以往以“龙”为主的创作,我产生“以九凤配九龙”的灵感。”
余热生辉,无偿传授技艺
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潮绣传承出现了断层现象。反观潮绣面临着日渐衰落的现状,李淑英说道:“现在的青年人心态会相对浮躁,感兴趣的人多,但能够坚持下去的人不多。”
随着国家对非遗文化的重视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到访,潮州非遗文化引起了更多大众关注,潮绣宣传影响也逐渐扩大。许多人慕名而至前来学习潮绣技艺,在学习的过程中,人们对其技艺与匠心精神认识更加深刻。出身于潮州工艺美术世家的李淑英,对潮绣有着特殊的感情。她从小跟着父亲学习潮绣技法,虽然年至古稀,但她仍然坚守在潮绣岗位上。退休后的李淑英一直把潮绣传承事业放在心里。
对于传承困难的原因,大师的看法是:其一,针法作为绣法的精髓,针法繁杂多样,对绣工的要求高;其二:一幅传统潮绣作品的完成耗时长,效率低,有时候需要好几名绣工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潮绣的技艺要求高,而能坚持的人却很少,她也不禁感慨道:“掌握两百多种绣法,真正能传承下去的寥寥无几”。
其实,每年都有不少高校大学生前来学习潮绣技艺。尽管李淑英是大师级别的人物,建树颇丰,但她并未恃才傲物,竭力培养后继人才,授艺培图。李淑英说:“潮绣是一门考验细心和耐心的技艺,只要你愿意学,我就免费教。”面对拜师学艺的学徒,她常常亲自免费教学,给学生提供专业的学习场所,传授潮绣技艺,用余热生辉,授艺培图为潮绣事业的发展注入生命力。
薪火相传,不让潮绣断线
针挑冷暖,气象万千,细腻热忱,尽在指尖。技艺本无温度,因为有手艺人的心血才热了起来,作品本无生命,因为手艺人才注入灵魂。
李淑英大师说:“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时代在不断发展,以前认为好的东西现在不一定是好的,要在不断地追求精益求精中,将潮绣与时代发展相结合”,这是对潮绣传承的要求,也是实现创新的基础。不愿让潮绣断线,一直是李淑英大师牵挂的心事。
潮绣既不是孤芳自赏的老物件,也不是束之高阁的奢侈品,正因为有李淑英这些匠心传承人的坚守和传承,潮绣这项古老的文化瑰宝才得以薪火相传。它值得每一个潮人骄傲,也需要大家的共同守护与传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53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