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感悟先辈们不惧万难的精神,激发同学们的艰苦奋斗精神,学习白河县脱贫致富的宝贵经验,安徽工业大学“走进扶贫第一线”小组于2022年7月9日来到了陕西白河的安康白河三苦精神教育基地。在导游的带领下认识“三苦精神”。经历这次令人难忘的经历,我们受益匪浅,并且在活动中深刻认识到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 我们这一代青年从小就在体提倡艰苦奋斗精神的大环境中,老师、家长、这个社会都宣扬艰苦奋斗精神,我们的习主席也提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口号。但是到了大学,部分同学开始懈怠了,我们难以切身体会到前辈在恶劣环境中磨练出来的优良品德,变得不思进取。于是小组成员打算在这个暑假去参观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来近距离瞻仰先人在那个艰苦年代所经历的磨难、所锻炼的优良品德。在一位陕西同学的介绍下,我们决定在暑假前往位于陕西的安康白河三苦精神教育基地。在去之前,我们在网络上查找了相关资料,顿时对这个教育基地很感兴趣。因为这儿是一个白河县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山大沟深,地碎土瘦,自然匮乏,环境恶劣,县内没有一块百亩以上的自然平地,25°以上的土石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95%以上是国家级贫困县,曾有专家论断为不宜于人类生存的地方。我们小组成员大部分都生活在农业较发达的平原地带,从来没有想过在山地丘陵这种不适合农业发展的地区人们是如何生活的,在白河县发生了什么让这个在专家口中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场所变得欣欣向荣的呢?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7月9日,小组成员跋山涉水来到了安康百合河三苦精神教育基地。在一路上,我们在大巴上目睹了白河县崎岖的山路,以及层层叠叠的丘陵,这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地貌特征。虽然窗外的风景赏心悦目,但是我们更加好奇这儿的人到底是怎么依赖农业生产来维持生计的。怀着一颗求知的心我们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安康白河三苦精神教育基地。进入大门后没多久,映入眼帘的就是洁白的墙面上悬挂的一份文件名《关于学习白河县治山创业精神的决定》。
一路前进,在向导小姐的带领下我们看到了很多照片,有的体现前后几十年的对比,有的记录如今的辉煌瞬间。看着这些图片上白河县前后几十年:几十年前,我看到了镜头前的人们饥饿的眼神,几十年后,仓库里的粮食都溢了出来;几十年前,我看到了镜头前破旧的瓦片房,几十年后,这儿的建筑鳞次栉比;几十年前,山坡上光秃秃的毫无绿色,几十年后,山坡上的石坎水平梯地郁郁葱葱。这几十年来,白河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接下来向导向我们介绍了“三苦精神”。“三苦精神”指的是“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它的形成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是生活在白河的21万人民骨子里不屈不挠意志品质的体现,也是为改善生存条件、矢志不渝建设美丽富裕新家园奋斗精神的集中体现。为了生存,白河人民一直不屈服恶劣的自然条件,历尽艰辛,用勤劳和智慧谱写出一曲曲伟大而壮美的诗篇,历经半个世纪的治山创业、脱贫攻坚、创新发展,创造了人间奇迹,把一片穷山恶水变成了人类的幸福家园。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一代接着一代战,一届接着一届干,全县二十万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发扬“延安精神”,铸造出了自己特色的地域人文精神——“三苦精神”。向导告诉我们,要了解“三苦精神”的形成,我们需要一起走进白河的苦难历史:白河南依巴山、北临汉水,有秦头楚尾之称。这里山大沟深、土薄地陡,人多地少,十年九旱。据《县志》记载,从明朝至今,每隔数年就有一次自然灾害,旱涝频发使本就贫瘠的一方土地更加贫穷落后。光绪三年,孔城沟李姓110户500余人,除逃荒13户外,其余全被饿死,“尸满道,人相食”的惨象到处可见。三年自然灾害时也出现饿死人的困难局面,一方土地根本养活不了一方人,“干旱三天地冒烟,雨涝三天光石板,驴要打滚没场地,月亮都把苗晒干。”这就是当时白河的真实写照。三苦精神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形成!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以兴修石坎水平梯地为中心,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农田基本建设运动,在这个山区穷县打响,“石坎坎,金碗碗”唱遍全县1450平方公里的沟沟坎坎。在在推进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建设小康的实践探索中,创造出以“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为核心的精神。见识到劳动人民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爆发出的伟大力量,小组成员一个个都心生仰慕,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及然心向往之;这句话完美诠释了我们对劳动人民敬仰的心情。
到了该离开的时间,我们心情格外沉重。最后望了一眼渐渐远去的安康白河三苦精神教育基地。结束了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我们带着在这儿见识到的、感悟到的一切继续走下去。我在车上回味这一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想到白河县人民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还成功的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改变了整个白河县的命运,心中对于前辈的艰苦有了清楚的认识。相比于他们,我们就简直是天天醉生梦死了。想到这儿,我不禁脸上发红,心中有愧,心里暗暗发誓,回去之后一定要发扬我们的艰苦奋斗精神,激发自己的潜力,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暑假,做一个能造福社会的劳动人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56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