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教育美育引导,播撒非遗文化种子
正如教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为将在中期实地采访学习拍摄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悟分享给未来非遗文化传承的主力军——更具活力与潜力的青少年们,7月21日-22日,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赴浙江宁波开展“薪火相传——科技点亮非遗路”科技赋能非遗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选择开展了面向社区大众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宣讲活动,分别前往海曙区新桥社区,海曙区徐家漕社区,西成社区以及海曙区梁祝社区进行宣讲宣传。
在团队中期的实地采访学习拍摄过程中,实践团队每天会将相关非遗与科技的收获汇成报告并制作PPT,从而面向社区里的孩子、老人群体展示实践团队的实践成果并同时在哔哩哔哩等视频传播平台上同步开展线上直播宣讲,助力将非遗文化传播推广以满足公众认识非遗、学习非遗、研习技艺的需求。
实践团队通过开展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特色的宣讲,包括介绍活动相关科技赋能工作的细节,如展示MG动画与VR全景制作等制作的过程与开发中的成果等,将科技与文化渗透到面向时代新血液的宣传宣讲当中,激发大众对非遗文化传承发扬的兴趣与志向的培养的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对计算机科技在文化领域运用的好奇与向往,从而引导学生努力学习计算机科学与非物质文化知识,进一步拓宽孩子们的眼界,为未来非遗的科技赋能打下切实的基础。
实践团队成员史桓伊指出:“哪怕只是为孩子们心里那块关于文化的土壤松了松土,我们也坚定地相信,孩子们在今后一定会等来属于自己的那颗关于非遗文化的种子。”
作为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极其重要的一环,这一系列的宣讲活动进一步促进了科技赋能带动非遗文化走近大众工作的开展,为后期实现可视化非遗展馆建设和与助力非遗文化项目传承获取新鲜血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更是对“科技+文化+青年”的主题建设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线上线下宣传发力,平台跃起广阔天地
此次实践活动采用基于网络的新媒体方式进行宣传,信息展现形式丰富。新媒体中,新闻对外界展现的形式很丰富,可以通过文字、图像、视频、直播等形式来更直观、更立体的宣传。同时,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双向的,发布者和受众现在都成信息的发布者而且可以进行互动,与以往的传统媒体相比,具有很强的优势。
“我们在QQ、微信公众号、B站、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运营着我们的宣发账号,为我们所产出的多媒体作品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我们将资料收集起来制作成宣传片、系列短片、新闻报道等能够产生宣传效益的产品,通过微信公众号推文,抖音等短视频形式进行了线上推送,也同时投递至相关媒体争取进行相关的报道宣传以提高我团队及所调研非遗项目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亲近非遗。”实践团队运媒负责人郑昆旺言至此处,眼里有光,“我们相关的文稿,视频,VR全景等宣传作品,光是QQ空间里的内容就获得了6000多的访问与3000多的点赞量。这既是对我们宣传推广的认可,也是促使我们不断继续努力的动力。”
巩固持续发展助力,实现新鲜血液输送
为打造出可持续的项目成果,助力非遗传承获取源源不断的青年力量,实践团队来到浙江省宁波中学与宁中青年领袖社团队负责人孙健锋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巩固实践团队在前期联络中与该校所初步建立的合作意向。
孙健锋老师表示,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结束后,浙江省宁波中学愿意继续维护实践团队关于非遗宣传的多平台账号与相关的VR全景视频以及MG动画,与该校高中生每年固定的寒暑假实践活动相融合,实现以科技为载体带动更年轻更具朝气的一代代新青年投身非遗传承事业。
实践团队的技术既服务了展馆,又面向了高中生,以学生群体乐于参与的方式实施推广,促进更多人认识非遗、学习非遗、研习技艺,为稳经济保民生促发展、助力行业纾困解难发挥持续性的积极作用。
本次实践活动顺利开展至结束,团队成员们均表示感谢可以通过学校给予的机会,将在学校实验室里所学的技术带给当地,从而打破非遗项目的地域性限制,推动非遗传承的可视化建设,打造一条通过科技赋能实现的“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大道,为宁波鄞州乃至全国的非遗文化传承贡献青年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77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