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寻革命足迹,传红色基因”暑期社会实践队
为深入学习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7月26日至8月4日,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寻革命足迹,传红色基因”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延安,追寻红色记忆,感受伟大历史,聆听知青故事,传承革命精神。
一、寻革命足迹,传红色基因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1935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来到这里,在这片黄土地上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寻革命足迹,传红色基因”社会实践队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开启了延安岁月的回忆录。实践队学习探讨这段辉煌史诗,对那段峥嵘岁月里的生产、生活、革命、文体情况更加了解,对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及解放战争的转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队员们被老一辈革命家不屈不饶、艰苦奋斗、运筹帷幄地将中国革命事业实现历史性转折深深震撼和感动,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光荣篇章。
随后,队员们参观了凤凰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等革命旧址,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孔孔简陋的窑洞,一件件朴素的摆设,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在这片最贫瘠的土地上却孕育了最丰满的理想,催生了最难能可贵的精神,那就是延安精神。它是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这不仅仅是一次学习,更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礼,同学们当饮水思源,居安思危,将实现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相统一”带队老师董丹丹说道。
二、寻革命足迹,品知青故事
20世纪六、七十年代,2.8万名北京知青来到延安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在广阔天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北京知青博物馆陈列的各样物品,带着队员们回到那个时代,感受那段艰苦又充满希望的知青岁月。
知青们扎根农村,藐视困难,战天斗地,笑迎风浪,很快就学会了生产、生活技能,锻造了刚毅坚定、吃苦耐劳的意志品格。闲暇之余,知青们在田埂边、在窑洞中挑灯夜读,养成了读书学习、善于思考、注重实践的良好习惯。他们有强大的家国情怀,始终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那段知青岁月,实践队先后走访冯庄乡康坪村,梁家河,安塞县高桥镇刘坪村。队员们走进知青们居住过的窑洞,一件件农作物,一本本书籍,反映了在艰难的环境下,知青们苦干实干,积极进取的精神,聆听当地老人讲述当时的知青故事,队员们了解到知青们的到来对当地的教育、生产、生活、思想、文艺等多方面带来了巨大变化。
队员们纷纷表示当年的知青有理想,有知识,务实事,能担当,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在这片贫瘠又富有的黄土地上。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拥有脚踏实地、坚定理想的伟大情怀,要练就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坚毅品质,要把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国梦奋斗终身。
三,寻革命足迹,忆璀璨文艺在行程的最后一站,实践队来到了鲁迅艺术学院旧址,通过参观了解到,当时的艺术工作者是抗战不可缺少的力量,鲁艺是在救亡图存的时代召唤中诞生,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发展壮大,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的文艺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通过了解这段峥嵘岁月,使得作为艺术专业的实践队员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有力量的艺术作品是能够反映时代、感悟民生的,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用它的时代本质铸成的,艺术的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应该是统一的,是面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与变革。启示队员们今后的专业学习应与时俱进,要做一名有生活经验,有远大理想,有家国情怀,有艺术技巧的专业人才。
“寻革命足迹,传红色基因”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延安,感受延安之精彩,领略精神之丰饶。队员们握好时代精神的火炬,在实践中感悟,在探索中锤炼,弘扬延安精神,传播知青文化。
文/畅旭阳 饶磊 图/徐羽瑶 殷明坤 审核/董丹丹
2022年8月4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77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