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以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构建“国粹之美”将来时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作者:小6想见粥粥南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价值,体现着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是我们的神圣职责。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为了彰显文化传承发展精神,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惟精惟一实践团队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于2022年6月28日——7月1日展开特色实践活动,探索乡村振兴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问卷海报,调研、宣传非遗文化

实践团决定采取问卷调研与海报设计进行对外宣传,讲出非遗故事,展出非遗风采。6月28日起正式开始海报和问卷的准备,海报和问卷均由实践团成员亲自设计,问卷里包含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种类地点,传承人等相关知识的提及设问,同时也涵盖对永传承、新发展方面的知识普及。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家心系文化传承,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价值,体现着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等观念深入人心,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仍面临挑战。但大家非常愿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亲近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用自己的切实体验响应国家号召。

问卷和海报均采取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在线上实践团成员们通过QQ、微信朋友圈等社交软件进行宣传设计好的海报和问卷调查,同时在各大群聊、好友中进行分发并邀请他们参与问卷调查。线下实践以家乡分发打印的纸质问卷和海报进行,山东日照、济南、潍坊,河北石家庄、邯郸,陕西西安,江苏无锡以及贵州遵义等地通过展开街头采访,邀请路人进行问卷填写的同时分享自身海报设计。

团队于2022年7月1日前往日照市两城黑陶厂进行实地调研活动。日照黑陶是龙山文化最著名、最典型的陶器,被史学家称之为“原始文化中的瑰宝”。为响应国家号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日照当地的文化传播及发展现状,体验黑陶文化的匠心精神,感受黑陶文化之博大精深。

作为日照黑陶烧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刘加东老师也是日照两城黑陶厂的厂长。他对实践成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的同时并带其参观了黑陶厂展览室,简单介绍黑陶厂的工作内容和烧制黑陶的工序。刘加东老师讲解道,黑陶制作有专门的备用的土由水泥、粮食等制作而成,陶泥的成本很高大约5元一斤,陶泥通过晾晒、过滤,入窑,最后再蒸发水分,黑陶制作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做好一个黑陶作品(不论大小)从开始到最后成型大约要经历一个半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刘加东老师在制作黑陶过程中,始终把传承传统工艺放在心上。一件上称的黑陶工艺品不仅需要优质的陶土,还需要娴熟的练泥、造型、打磨工艺。黑陶烧制采用传统的烧制方法,让窑中的浓烟在陶周围循环熏绕,使浓烟中的碳粒渐渐地渗入坯体,最后陶器被熏制成黑色。黑陶和红陶使用的陶泥是一样的,制作使用的方法不一样,到最后烧制的时候全部敞开门,煤烟是红色的,而最后晒制的时候用烟囱闷着就是黑色的,白色的和红色黑色的不一样,它是一种陶土,土质和烧制工艺不一样。学习黑陶制作首先要有文化,没有文化不可以,有文化以后才能深入学习,学习黑陶的历史,过去是用来干什么的,都要一步步进行学习,然后再去弄清楚怎样做,怎样烧制。

黑陶厂内设有成品展览室,各式各样的陶器穿越千年向大家传递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刘加东老师邀请实践队员们使用陶土亲自动手操作,真实体验陶器的制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践团成员都切实感受了黑陶文化的魅力和对匠人技艺的超高要求,对黑陶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感到十分崇敬。

刘老师指出,黑陶的加工工序十分复杂,既需要天赋也需要耐心,设计灵感很重要。学员从学习到成手至少需要两年半的时间。而掌握制泥、烧制、雕刻、抛光一套完整的工序,没有10年功夫,无法真正掌握其中的精髓。刘加东老师对实践队员说,近年来,黑陶厂每年都会有学校的学生来这里体验黑陶的制作。可见,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号召对学校和学生关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保护、弘扬与传承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激励的作用,现在黑陶文化也逐渐渗入到了学校的传统文化课堂和社会实践中。

时代物欲横流,刘加东主要考虑传承方面的问题,金钱方面无所谓,而黑陶传承面临着后继无人的问题,现在年轻人不愿意接手传承黑陶,都奔波于挣钱养家,也更愿意去其他城市看看,没办法扎根,黑陶制作挣钱少,而年轻人压力大,面对快节奏的时代不愿意称为传承人,只愿意当成兴趣偶尔玩耍,黑陶制作工艺中规中矩,长期工作人们可能会感觉无聊枯燥黑陶的销售在疫情中确实受到了打击,同时,他也在想办法拓宽黑陶的销售渠道,加快黑陶文化的传播,让更多人学习传承这个优秀的文化遗传。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收获颇多,在了解黑陶文化过程中感受到它的无穷魅力和躬行神会,真正领会到黑陶文化、中华文化的风姿与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我们不加以保护,将来我们的后代只能通过书本了解到这些文化,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遗憾!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就是传承和发展,发展就是在传统元素基础上加之新的文化。比如好多传统手工艺品,在保证传统民族工艺流程特色的同时,要要对其进行设计创新,赋予其时代特色,成为适应市场的新时代文化创意产品。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大力支持和发展,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这样才能使其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项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18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

“探索时间奥秘,童享精彩未来”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为帮助小朋友们认识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学会时间管理,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丰富同学们的教学组织经验,教师教育学…

“聆听管道之声,共画管道之美”管道保护宣讲活动

2024年11月24日,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绿色先锋队在校内成功开展了一场以“聆听管道之声,共画管道之美”为主题的管道保护…

守护管道安全,我们在行动

2024年11月24日,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绿色先锋队在校内精心组织开展了一场以“管护安全,道畅无忧”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取…

华中师范大学数蕴强师 | 如何进行数学教育学研究——数学师范生专业发展讲

为了增强师范生在数学教育研究方面的能力,助力其在学术和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融合,11月22日晚上,数学与统计学学院(以下简称…

心语汇梦特校:用爱与专业,点亮特殊儿童的希望之光

心语汇梦特校:用爱与专业,点亮特殊儿童的希望之光在繁忙的都市一隅,隐藏着一片充满爱与希望的净土——心语汇梦特校。这所…

最新发布

大连理工大学支教团十载寻梦西藏,青春奉献边疆
导语: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行寻梦”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24日赴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进行为期十五天的社会调研与支教活动。“西行寻梦”社会实践团九年…
重走百年青运史路线,争做红色文化摆渡人
重走百年青运史路线,争做红色文化摆渡人7月7日,在江苏省常州市展开,“红色文化的摆渡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围绕“青运史”这一主题,参观了常州三杰纪念馆,组织实践队员重走一次青运史路线,沉浸式地感受…
学习百年党史 筑牢信仰之基
(通讯员甘知雨)为纪念建党100周年,重温红色路线,传承红色基因,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江城寻梦实践队于7月7日至7月9日赴大智门火车站、武汉二七纪念馆、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与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开展党…
解决双职工子女暑期“看护难”问题,温州大学“青愿逐梦”实践队在行动
2022年7月4日,温州大学教育学院“青愿逐梦”社会实践队与“瓯江红”温州市党群服务中心联合开展的以“百年光辉绽风华,时代少年展风采”为主题的公益夏令营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温州大学教育学院青愿逐梦社会实…
传承非遗文化,争做时代新人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文化大国,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有很多,例如黑陶、盘扣、茂腔、农画绣等。这些遗产的存在,能够带人走进当地独特的人文环境中,让人内心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安财学子深入农业园区:以科技兴农,奏响乡村振兴新曲章
青春奉献正当时,乡村转型在途中,走进科技农田一线,以青春彰显新时代的青年风采。安徽财经大学“乡村振兴观察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蚌埠市蚌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怀远县南京农业大学糯稻产业研究院进行…
探秘互联网技术,传承非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原始的特色,是广大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大众主流审美改变,文化逐渐西化,物质文明发展与非遗发展逐渐…
青岛农大学子三下乡:捧出一颗心,倾注满腔情
2022年7月7日,我随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花儿与少年”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潍坊青州市南富旺村展开为期一周的支教实践活动。我们搭乘出租车,在山路里面行进约一个小时,伴随着一路的颠簸,我的脑海里想象着…
安财学子深入怀远农业园区:以科技兴农,奏响乡村振兴新曲章
2022年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乡村振兴观察团前往怀远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地实践调研活动。…
青岛农大学子三下乡:爱心支教行,夏日伴童心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时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实践影像和报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