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GDP增长不断刷新着新纪录,人民生活也从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向吃得好穿得好进行转变,不少农村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在改革开放中抓住了机会,实现了乡村振兴,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在调研活动中,我通过云端体验参观了众多承载着改革历史的博物馆,观看了许多乡村振兴的典型视频资料。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选址——乌镇和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
乌镇拥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乌镇自带着怀旧的气质,以河为街,依河筑房。而这也导致乌镇的铁路、公路交通贫瘠,沦为桐乡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镇。1998年,《乌镇古镇保护规划》横空出世,明确了乌镇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整体发展方向,至此,乌镇走上了属于自己的逆袭之路。为了保护千年古镇的韵味,乌镇采取了“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开发方式。并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与时俱进,不断以崭新的面貌拥抱世界,让诗和远方走到一起,将文化、科技和旅游融合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独有的艺术与商业的平衡之路。伴随着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也落户在这座别具特色的东方小镇,一年一度的“乌镇时间”开启了一扇透视中国互联网崛起的新窗口,见证了互联网时代的“蝶变之路”。
聊完了改革开放的代表乌镇,现在将视角转移到乡村振兴的典型华西村。起初,华西村是方圆几十里最穷的一个村。全村约有380户1520人的常住人口,面积0.96平方公里。村里集体资产1764元,银行负债15000元。现如今,华西村一步步摆脱贫困并且创造“天下第一村”传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中国大地,华西大踏步进入“造厂”时代,先后创办了塑料纺织厂、板网厂、药械厂、织布厂、锻造厂等一系列村办企业。在那段时间,华西人陆续办起了以冶金、纺织和有色金属为主的40多个企业,全村95%以上的劳动力投入到了工业生产。1980年,华西的工农业总产值突破1亿元,成为江苏省第一个“亿元村”。华西村没有完全放弃农业,而是实现了就地城市化。在吴仁宝老书记的带领下,华西走出了一条内生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未来,华西要将继续打造“农村都市”。华西村,在改革开放的红利下,抓住了机会不断发展,实现了乡村振兴,创造了“天下第一村”的传奇,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成功经验。
本次社会实践使我受益匪浅,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要爱国爱党爱民爱家,以饱满的姿态、昂扬的精神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22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