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梦涵 许刘栋)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数十年来,历史时期徽州与江南的区域互动关系一直为国内外历史学界所重视,安徽师范大学更是国际徽学研究的重镇。为寻访入籍江南市镇的徽商后裔、进一步探求徽州与江南的区域互动关系,2022年7月初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一缕阳光”历史学院赴长三角明清市镇、近海贸易港口实践调研团队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观察、田野调查、口述访谈等多种实践方法对江苏省太仓市岳王管理区进行了为期数日的调研。
徵文考献 方志留痕
今日的江苏省太仓市岳王管理区即为明清著名棉业市镇——鹤王市,因吴语同音而又有岳王镇之称,乾隆《镇洋县志》中有载:“每岁棉花有秋市廛阗溢,远商挟重貲自杨林塘径达,而市之沃饶甲于境内矣。”足证其历史时期的繁华与客商活动的频繁。为进一步整理岳王镇客商活动相关史料,团队成员前往太仓市图书馆地方文献书库——娄东书库查阅明清太仓州县志6种,从宏观视角审视明清岳王镇的发展;另一方面,团队成员着力于研读历史时期岳王镇的乡镇志,对清代道光年间纂修的《增修鹤市志略》、民国时期续修的《鹤市续志》以及改革开放后编写的《岳王镇志》进行了深入研读,对其中客商活动与工商业发展的相关史料进行了梳理,进一步了解了明清以来岳王镇的商贸发展情况,并初步建立了史料基础,形成了一定的科学认知。充实的文献基础为进一步实践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也锻炼了团队成员的文献分析能力。
问卷存真 口述传史
在充实的文献基础之上,团队负责人许刘栋针对岳王镇历史背景与居民特征编制了《明清鹤王市(岳王镇)客商后裔情况调查问卷》,通过涵盖姓氏、年龄、宗教信仰、商业认知等多个层面的问题设计尽可能增加问卷的科学性。团队成员在江苏省太仓市岳王社区的支持下对保有明清古镇风貌的岳王市街进行实地调研,并向本地高龄居民发放调查问卷。团队负责人许刘栋使用方言吴语与受访居民进行交流,通过拉家常式的平实语言拉进团队成员与受访居民的心理距离,从而提升问卷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团队成员充分运用历史学类的专业素养,利用明清江南市镇发展的历史背景引导受访居民回忆相关内容,并与之进行亲切交流与探讨,力求在严肃的问卷之外营造轻松愉悦的谈话氛围。在问卷发放过程中,团队成员亦充分考虑了受访居民结构、职业、文化水平的多样化,针对不同社会身份的受访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相对科学的结果。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团队成员拜访了诸多本地高龄居民,并成功寻访到了三户徽商后裔,在问卷调查之外进一步展开了口述访谈。
白岳江南 百年一瞬
综合前期文献基础和问卷调查、口述访谈情况,团队成员确定了在今日江苏省太仓市岳王管理区市街中仍有吴、胡、程、金、张、许六姓徽商后裔的存在,其中团队成员寻访了吴、金、张三姓徽商的后人并进行了口述访谈。根据清末民初婺源籍徽商金耀先之孙的回忆,其祖父在岳王镇经营木行,并长期保持着徽州民间信仰和徽州身份认同,徽商金耀先与徽商、鸳鸯蝴蝶派文人许泰共同编撰了《鹤市续志》,为岳王镇文史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访谈,团队成员基本得出上述六姓徽商皆为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迁居此地,并分别经营有木行、茶叶行、酒行等大资本规模产业,为晚清民国时期的岳王镇商贸发展注入了巨大动力,从微观视角进一步凸显了徽商对江南市镇发展的卓越贡献。
经过为期数日针对岳王镇所开展的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对历史时期徽商与岳王镇的商贸互动关系形成了一定的科学认知,进一步明晰了近代徽商的经营模式、历史脉络、盛衰荣辱和发展变迁,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历史事实,从经营地的角度审视近代徽商艰苦奋斗、继往开来,坚韧不拔的商业精神。从黄山白岳到江南市镇,数百年来徽商以“徽骆驼”的精神书写着区域互动的历史篇章,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实践团队对定居江南市镇的徽商后人寻访、问询既是对历史事实的追寻,更是对徽商精神的学习与传承。“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徽商为传统社会的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时至今日,依然对中国社会有着深刻影响,吾辈当以之为楷模,讲好徽商故事,传承徽商精神,以青年力量书写徽商历史新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41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