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中国矿业大学“捕光捉影,寻忆逐梦”实践团通过协商,取消原定的线上调研,派遣成员前往贵州省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展开实地调研。
上午9时,实践团成员抵达花茂村。乐枫道,干净宽敞,沿山直通枫香镇与花茂村,村庄整体位于枫香镇旁的小型盆地中。村庄房屋装修精美,大多以院落形式排列在道路两侧,兼具古朴艺术和现代气息,房舍前各类花草迎风招摇,恰证此地“花繁叶茂”。由主干道环线包围的田地,依地势分为三部分:西北地势较低,水源涵养较好,用于水稻种植;中部为交通枢纽,则调动水渠发展大棚蔬菜;西部沿山地起伏,则用于烟草种植。
经过询问,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曾经的花茂村,还叫作“荒茅田”。与中国曾经的大多数农村一样——花茂村彼时缺少年轻劳动力,只剩老人和儿童,主要经济模式依然是传统农业和散养禽畜业,缺乏对环境的合理开发保护,尘烟嚣扰。而今天,在村政府的带领下,村里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公司(园区)+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建立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开启多品种、多层面、多方补贴的复合现代农业模式。
而村中最吸引实践团成员的,是花茂村独特的文化产业:作为曾经红军长征的经途,花茂村与北边曾开展红军“苟坝会议”所在的苟坝村共同打造红色旅游文化产业。除此之外,花茂村更是以母氏陶瓷和古法造纸开创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发展之路。在如今的陶瓷文化创意街上,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加入其中,不仅让传统得到了传承和发展,也让花茂村成为贵北乡村的一面鲜艳旗帜。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访花茂村时,曾感叹:“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而今花茂村继续依托习近平总书记的赞赏和期望,多角度、全方位的打造“乡愁文化”,成为中国乡村振兴的一张独特且靓丽的名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43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