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我仍记得那天薪火燃起的模样

来源: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作者:王嘉伟

我仍记得那天薪火燃起的模样

——暑期实践心得体会

新闻与传播学院 广播电视学201班 王嘉伟

又是一年盛夏,“薪火承梦”实践团队再一次从南昌启航,这一次,我们不仅线上云游了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并且还进行了线下实践,参观了遂川县草林圩场、毛泽东故居、遂川县工兵政府,体验了油纸伞的制作,与老党员进行交谈并且带他们体检,又一次薪火承梦的旅途开始了。

遂川县独特在哪呢?也许,大家对于遂川县并没有太多的了解,或者仅仅认为它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县城,实则不然。遂川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内重要历史遗存主要有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旧址、遂万联席会议旧址、草林红色圩场、草林毛泽东旧居、五斗江战斗遗址、横石红六军团西征出发地遗址、大汾长岗坪战斗遗址等。可谓是一座红色圣地,这也为我们薪火承梦团队提供了很多红色资源。

其实一直以来,来到江西上学,我每每都会被江西的红色文化所震撼,红色精神也始终激励着我不断前行。但是近年来,随着文化的多元兴起,众多革命红色文化等优秀的文化被不断的遗忘和冷落,所以,重新振兴这些红色文化,唤醒它们在中国人血脉中的记忆,如此重任就落在了我们青年人手中。

一、红色圣地,诉说党史

遂川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经过革命的洗礼,在如今也成为了红色圣地。我们的薪火承梦团队也是在此处,进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实践活动。首先我们是来到了草林镇的红色圩场展览馆,在展馆中,我们从生动的图画和文字中,仿佛看见了那一个草林圩场的黑色年代,我们了解到,湘赣边界的经济,因地处边陲,基本上是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有些地方还是“杵臼时代”,在“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足万担”的井冈山地区,很难解决军民的吃饭、穿衣和医药问题。因此,必须通过贸易从根据地外大量获得补充。但井冈山斗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摧毁刚刚建立的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调集湘赣两省军阀部队对根据地进行军事进攻的同时,还对根据地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面对这种情况,草林圩场应运而生。

草林圩场是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创建的第一个红色圩场。草林红色圩场创建后,不仅活跃了当地乡村经济,而且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提供了“吃”、“穿”、“用”等方面的物质保障,为根据地做好经济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它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具有积极的意义。

随后,我们团队一行人来到了毛泽东旧居,古朴的木屋,栩栩如生的石像,生动的画像,每一个物品都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一下让我们置身于万寿宫的会议现场,毛主席振聋发聩的话语仿佛在成员们的耳畔回响,久久不能散去,不断的激励我们接续奋斗。

在草林圩场、红色展览馆和毛泽东故居走过,一幅党史的画卷仿佛就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对这段红色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并且激励我们更加坚定的走下去,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传承非遗,势在必行

随后,团队一行人来到了黄坑乡,街道上随处可见的油纸伞吸引了成员们的目光,乡书记向队员们介绍这是黄坑乡油纸伞,是吉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习总书记曾经不止一次的强调过非遗文化的重要性。在遂川县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遂川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同样它们在促进遂川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要构建和谐遂川,如果没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底蕴,作支撑,精神生活就将变得毫无色彩,索然无味。可见和谐的遂川离不开和谐的历史文化。所以,我们要提高对抢救、保护、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绝不能让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断送在我们这代人手中。为此,实践队成员来到黄坑乡油纸伞产业示范园,学习并亲身体验油纸伞的制作过程,了解油纸伞身上的历史文化风韵。

首先,来到油纸伞手工作坊,我们队员们能够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胡海华师傅给我们介绍了油纸伞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以及它复杂的制作工序,油纸伞的整个制作工序是篾匠工艺、印制工艺、裱纸工艺、油漆工艺等各项手工技艺的大集合,同学们亲自上手之后,才真正的体会到这其中的不易之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岁月的积累才能够做的熟练并且不出差错,这些都蕴含在了每一位非遗传承人的心血之中,那种匠心精神也深刻感染着成员们的内心。

在体验了油纸伞制作之后,成员们在参观过程之中,还看到了许多红色的油纸伞,上面写有“红船精神”等字样,经过乡书记为我们的讲解,我们才知道,原来油纸伞还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贯穿于历史之中,不仅是见证者,更是传承者,这让成员们每个人都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所以,我们将来一定要保护好非遗文化,争做非遗文化传承人

三、致敬党员,薪火传承

为庆祝共产党成立101周年,队员们怀着崇高的敬意走访慰问了光荣在党五十年的老党员们。首先,成员们协助老人们进行了身体健康体检,随后,便开始与党员老人们进行交谈,他们为党和国家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是中国百年党史重要的亲历者、见证者和推动者,在谈话间,党员们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以及自己成为党员作为党员的初心,成员们安静倾听,收获颇丰,这一幕画面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传承。同样,我们也定当不负党和国家的期望,成为新一代的中坚力量,推动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51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点燃希望之光

《点亮希望之光》在我们的社区中,有这样一群充满爱心与热情的人,他们组成了“心语汇梦志愿服务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 心语汇梦志愿服务 湖南理工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查看全文 >>

点亮希望之光,心语汇梦志愿服务团队在行动

《点亮希望之光:心语汇梦志愿服务团队在行动》在我们的社区中,有这样一群充满爱心与热情的人,他们组成了“心语汇梦志愿服务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 心语汇梦志愿服务 湖南理工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与法同行,守望相助

为了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起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也为了宣传我国社会主义的法治形象,促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推进…

地理与环境学院举办“品校园自然之韵 绘生态知识之图”PPT讲解大赛

为了引导学生深入领略校园自然风貌,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热情,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PPT制作与演讲表达等综合素养,11月…

公共管理学院第二十三届团委未济行团校第二期岗位培训顺利开展

(通讯员:邓丽莎汪佳华)2024年11月23日上午,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马院)于博后楼四楼学…

西南交通大学青鸽志愿服务队顺利开展“沂蒙精神传薪火,强国复兴有我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传承和弘扬沂蒙红色文化精神,激励学生树立远大…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沂蒙情深传古今 红色文化韵悠长”志愿宣讲活动

为深入弘扬沂蒙精神,推动其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让孩子们深切了解沂蒙人民的伟大贡献,11月24日,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最新发布

安徽学子三下乡:守护历史,传递文化
中国青年网合肥8月5日电(通讯员刘若莹)为学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见证数不胜数的历史文化奇迹,我和实践队的其他五名成员于8月3日一起来到安徽博物院参观历史文物,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历史气息。八月正值…
用爱传递温暖
关于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交互能力的儿童当代社会不断发展我国的区域发展存在差异,因此,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一目了然,为了维持生计,大多数年轻人离开家就外出务工。面对这…
一师数统三下乡|重温革命岁月,树立青年之志
百年前,在动荡不安的背景下,那个年代的革命青年们,挺身而出,高举五四之火,喊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有力口号。红烛闪动,眼前浮现出他们前仆后继的身影;风声猎猎,耳畔响起了先辈们坚定有力的呐喊。他…
再回首,遇工大校友
再回首,遇工大校友的交流感悟中国青年网兰州8月17日电(通讯员韩悌鹏)2022年暑假期间,我们开展了再回首校友寻访活动,活动因疫情原因转为线上展开。8月6日我们如期按计划展开了对曹程明学长的访谈交流,通过…
一师数统三下乡|关注未来 关注留守儿童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留守儿童间题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而进入人们的视野。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5800万,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转型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落差的体现,…
一师数统三下乡|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在二十大即将来临之际,为重温革命岁月,树立青年之志。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数润星泽”调查小分队于7月10日上午对湘阴县金龙镇红旗新村的三位老党家里进行了拜访。第一位拜访的是程炳忠爷爷,在…
一师数统三下乡|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
在二十大即将来临之际,为重温革命岁月,树立青年之志。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数润星泽”调查小分队于7月10日上午对湘阴县金龙镇红旗新村的三位老党家里进行了拜访。第一位拜访的是程炳忠爷爷,在…
翰墨书写真情,丹青描绘心声
为积极落实国家“双减”政策,促进乡村儿童全面协调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月4日,新乡工程学院“传爱心火炬,筑我中国梦”支教团走进新乡县朗公庙镇于店学校,组织开展了“阳光书画,筑梦同行”主题…
关爱留守儿童,助力乡村振兴
在如今的社会上衣就有大多数出生农村的轻重年劳动力迫于生计选择外出大批量有了孩子咋有家中的老人照看。为了给你这些留守儿童带去关爱和帮助河南城建去艺术设计学院“强国有我,薪火相诚”实践团的队员在各…
采访工大校友曹程明
中国青年网兰州8月16日电(通讯员 魏翠玉)近日,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再回首遇见工大校友”团队,根据学校的相关文件指示以及李万润老师的工作指导,联系到了兰州理工大学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