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故里,龙虾之乡。潜江虽小,其名远扬。每逢盛夏,数以百万的外地游客如候鸟来袭,只为就着那一盘最地道的小龙虾,品尝夏天的味道。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已成为深受欢迎的高规格文化盛会,让人充分领略戏剧文化之美。
但潜江的魅力,远不止此。
潜江将红色文化、水杉园林、章华台、国家返湾湖湿地公园、生态绿道等自然融合,造出潜江独有魅力色彩。
潜江位于江汉平原腹地的湖北省,近年来大力发展虾稻特色产业,小龙虾养殖面积和产量快速增加。从早期的“虾稻连作”种养模式发展到今天的“虾稻共作”模式,一只虾成为了当地人增收致富的抓手,也树立了江汉平原现代农业的新标杆。
潜江地势低洼,逢雨易涝,不少地方是“水窝子”。据当地人回忆,以前低湖田有水排不出,一年只能种一季中稻,秋收以后不能冬播,没有任何收益。由于人多田少,种田成本高收益低,不少村民抛荒外出谋生。
上个世纪90年代,一次偶然机会,潜江农民刘主权率先尝试将野生小龙虾放到稻田里养殖,没想到养虾子小赚了一笔。养虾能挣钱,一传十,十传百,抛荒的低湖田成了抢手货。
为动员农民养虾,增加农民收入,当地政府最开始给予养虾的农民每亩40元的补贴。后来养虾的人越来越多,补贴降到了8元,目前已全部取消。政府部门建立虾稻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每年安排预算千万元产业扶持资金,用于种苗繁育、品牌创建、科研攻关等,以提升龙虾品质,实现“大养虾”到“养大虾”的转变。养虾模式也升级为“虾稻共作”模式。
所谓“虾稻共作”,即小龙虾与水稻共作共生。
据了解,在潜江当地,“虾稻共作”不打化学农药、化肥施用量少,产出的稻、虾质量好、安全性高,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在许多村庄的调研中,当地村民都说:“养虾子是不能打农药的,因为养虾子对水质的要求很高,农药对虾子有害。”正因如此,潜江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好;再则,为给村民提供养虾的外部条件,当地政府将村民的土地统一划分,即将农民所有的田地集中在一个地块;在养虾前期邀请技术人员给村民进行培训教授养虾技能,保障村民都能学到养虾技能发家致富。
虾的产量和质量有了,下面就是如何把虾推广出去让百姓实实在在的挣到钱。
当地村民反映:现在村子里几乎都是水泥路,真正照应了那句“要想富先修路”。
同时,在2016年5月,潜江建起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在周边省市设立17个分中心,形成覆盖全国500多个大中城市的冷链物流网,潜江小龙虾在8至16小时内就能被送上全国各个城市市民的餐桌。据统计,食客每吃掉的10只小龙虾中有5只产自湖北,而其中3只便产自潜江。
从此,潜江刮起的小龙虾风潮席卷全国,走向世界;还催生了一大批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加工企业、过千万元的餐饮和电商企业、过百万元的养殖大户。让“潜江龙虾”真正走进更广阔的消费市场,也让当地村民真正富了起来。
当地许多村民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很高啦,几乎和城市里没差别,小龙虾支撑起来了整个家庭的经济”他们也表示自从养虾以后,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态环境变好了,幸福指数也提升了。
关于潜江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世界小龙虾看中国,中国小龙虾看湖北,湖北小龙虾看潜江。”由此可以看出潜江的“虾稻共作”产业发展的多么庞大。
经过20多年发展,潜江虾稻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带动20万人就业增收,助力2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虾稻共作”正在当地谱写新的发展传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60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