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花鼓灯的民间艺术价值及现状
安徽花鼓灯是淮河文化的代表,伴随着民生、民俗、民情而生,是人们民间生活精神风貌的重要体现,这种集灯歌、舞蹈、锣鼓、小戏为一体的综合型表演形式由特定的乡村环境条件、生活生产方式所决定。颍上县地处淮河与颍河交汇处,是淮北平原最南端,受淮河水土滋养,地势平坦,降雨充沛,以农业生产为主,南北地界交融,独特的气候特点孕育出了独特的人和文化,在花鼓灯艺术表现中体现为:欢快热烈中尽显含蓄秀丽,大气粗犷中又不失细腻温情。颍上花鼓灯来自社会阶级底层,其中舞蹈的实践源于农村生活的点滴,其动作、造型、神态、语言都是对劳动场景和大自然的模仿再现。如“登山步”就是对爬山、踏泥的模仿,“风摆柳”则是模仿河边柳树随风摆动的姿态,再如表现耕作或收粮的“遮阳扇”“簸箕步”,加入折扇,使原生态淳朴的动作赋予了艺术价值和独特的审美风格。从演变过程来看,它既是人民群众智慧的体现,也表达了人们生活中对美的追求。
现如今,社会飞速发展,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增长,物质生活条件愈加丰富,伴随多种文化交织冲击带来的艺术形式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这种地方性民间艺术的生存现状和传承态势已岌岌可危。花鼓灯的传统文化根基受到破坏,老艺人非老即贫,生存状况艰难,老一辈传承人带技艺故去,新一代年轻人对花鼓灯认识不足,学习意愿减弱,传统传播方式难以适应如今的社会发展,引起传承出现断层、现存发展不全面、传播渠道不完善等现象。笔者认为应充分认识当前花鼓灯所处困境的严重性,及时制定可行性措施,多方位巩固其艺术价值,形成良性的可持续传承发展体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75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