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乡村振兴的根本在于教育振兴。乡村教育为乡村培养人才、注入创新活力。而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的引领者、孩子们的培养者,他们为乡村教育的振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年来,国家在乡村教育方面大力投入,使得乡村教育工作者在工作环境、福利待遇方面都有所改善和提高,在新生师资力量方面也有较多新鲜“血液”的注入。但教师们仍存在着“供不应求”、缺少编制、各方面待遇较差、学习发展机会较少等种种困境。为研究乡村教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寻解决出路,湖北师范大学第二期师范生勤敏训练营全体营员特开展此次暑期社会调查活动,我们探访各营员所在家乡的乡村教师,切实了解情况,倾听老师心声,深究内在原因。在调查中,我们通过问卷以及访谈的方式综合各方意见,提出发展问题,同时也在此报告中给出促进其发展的相关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乡村教师 桎梏与出路 思考与建议
一、前 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而乡村教育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部分,在确保维护脱贫攻坚的成果、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办好乡村教育,关键在教师。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乡村教育的核心问题,关系到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有利于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才,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的实现。但是经过我们的走访调查研究,发现乡村教师的发展仍存在许多桎梏。此篇调查报告笔者也将从乡村老师现状、面临的发展困境与分析以及思考与建议等方面结合我们的调查数据分析等多个方面浅析乡村教师的现状与发展问题。
二、调查背景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村的教育发展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同时,乡村教育事业的主要推动者——乡村教师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乡村教师团队师资配备严重不足。学校因为教育资金有限,很难外聘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因为外聘教师数量不够,通常存在一个老师教授多门学科的情况。目前乡村教师课时数普遍为16-20节/每周,跨科目、跨年级、边远教学点实行包班上课的情况屡见不鲜;同时,还要承担个别辅导、家访等工作。大部分老师反映自己每日工作时间在十小时以上。
教师团队结构不优。乡村教师中老年教师偏多,且老师们整体专业素质不优,思想观念、业务技能落后。还有一部分年轻的老师们缺少编制,薪资待遇跟不上,经济上的问题,消磨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且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乡村教师在工作环境、薪资待遇、发展机遇等方面与城镇老师也具有一定的差距,多数的老师更愿意在城镇工作。在乡村教育中,学生中留守儿童的占比不容小觑,且家长们重视教育的程度也让更多的老师不愿意在乡村从事教师这个职业。乡村教师考公务员、考研来脱离乡村教师这个职业成为一种新趋势。
基于乡村教师的困境的处境,湖北师范大学第二期勤敏训练营特开展此次调研,对其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三、调查目的及意义
(一)目 的
切实下乡接触乡村教师,了解乡村教师的教育现状,深入探究基层教育事业在乡村的发展情况,了解信息化时代教师(基层教育)的需求,找寻影响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因素。分析乡村教育发展在现代社会中的短板与不足、阻碍乡村教育事业发展与进步的难题。对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出进一步的思考,并为政府制定相关具有针对性的条例提供参考。
(二)意 义
1.有利于提升乡村教育水平和教育资源,建设素质过硬、踏实肯干、认真负责的教师队伍。明确乡村教育的痛点难点,以此制定更为完善的指导措施,提升乡村教育素质,增强乡村教育软实力,让更多乡村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
2.有利于为乡村振兴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振兴乡村教育,可以为乡村发展培养农业生产经营、农业农村科技等人才。同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可促进农村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四、调查过程及方法
(一)调查过程
1.调查成员:本次社会调查调查成员为湖北师范大学第二期师范生勤敏训练营全体成员。
2.调查地点:各营员所在家乡
3.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各营员所在家乡的乡村教师。
4.实施过程:调查前期全体成员进行调查前的筹划和准备工作,确立了课题、维度、问卷及访谈。中期深入到各家乡农村学校进行访谈,后期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然后进行综合分析,撰写调研报告。
(二)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在基本原则上采取了随机抽样的方法,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再辅之以文献法,整个调查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理有据。
1.抽样法:八十名营员回到自己的家乡,寻访乡村里的学校,并随机对老师进行采访。
2.问卷调查法:我们调查小组编制并完善了调查问卷——《寻访最美乡村教师》,我们问卷的对象就是乡村教师,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制成问题表格,一共有三十三道题目,分为主观题部分与客观题两部分,以网上问卷的形式调查。
3.访谈法:我们首先设计了访谈提纲,将一些主观性较强的内容列入其中,便于了解各个教师的个性情况,从而从个性中寻找他们的共性。根据被调查者的自身情况和调查的情形,恰当进行提问,及时捕捉有效信息,收集相关资料,适当作出回应,并做好访谈记录。
4.文献法:我们从网上搜寻了大量关于乡村教育现状及乡村教师的文献资料,作为本次调查的参考资料,并为后期的数据分析提供了知识储备。
(三)实践活动
在暑调期间,我们进行了相关活动,主要形式为采访乡村教师以及发放关于乡村教育的调研问卷。这些活动不仅让我们贴近乡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为我们的深入调查提供了宝贵了资源,更为公众了解乡村教育提供了更多材料。
(四)数据分析及整理
本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走访了多个调研地,发放问卷71份,做了83份访谈,其中回收的有效问卷71份,有效率为100%。最后对回收的数据和信息运用SPSS软件统计,并进行了细致分析。得到的样本情况如下所示:
在本次调查中,乡村教师平均年龄为41岁,平均教龄为17年。教龄年限较为合适,男女比例也较为合适。本次调查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数据基本能反应总体情况,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由图一可知,乡村教师坚守岗位的诸多原因中,以愿意留在家乡任教,希望能为家乡做贡献居多。他们的志向选择更符合时代的潮流,更能代表整体乡村教师的价值选择,给出的答案更具有参考的价值与意义,由此推断出乡村教师的现状及问题,从而使报告里面的分析更加全面,接近真实情况。
五、现状及分析
(一)国家层面
1.国家对乡村教育的发展重视程度较高。国家出台各方面政策,提高乡村教师地位待遇,加强生活补贴力度。让乡村教师们的“三十年乡村从教证书”有了实际用处。教师有该证书,并且满足中级职称教师身份的话,在这位教师退休后就可以按照高级教师待遇执行。此政策的出台,提高了他们的薪资待遇。这不仅坚定了他们的信念,也能够让他们的生活得到了保障。
(二)教师教育层面
1.师资力量不足,跨科目、跨年级、边远教学点实行包班上课的情况等多有发生。同时,还要承担个别辅导、家访等工作。新课改也带来教师工作时间加长,工作压力加大等问题。
2.教师质量参差不齐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一些老教师已经工作多年,却不再精进专业技能,且继续学习的动力不足,只为“应试”而教书,不愿创新教师技能。而有一部分经过专业学习的年轻教师们,缺少编制,薪资待遇跟不上,生活上的压力消磨工作热情。
3.很多的乡村教师并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
4.乡村学校尤为缺乏音乐(含舞蹈)、美术(含书法)、信息技术(含通识技术)、心理、综合实践方面的老师。而在乡村教育中,乡村教师跨专业任教的情况屡见不鲜。
(三)教师自身方面
1.有很大一部分老师认为教学专题培训机会、外出考察计划少,学习资源短缺,名师(专家)引领不足,且参加专业培训不方便,路途成本高,教师继续学习的后劲不足。
2.在教师们面临的难题中,上班交通不方便、照顾家庭不方便、婚恋困难、生活待遇(早午餐、住宿条件)较差和乡村补助不高这些生活问题也占了很高的比例。这也是乡村教育与城镇教育的差异之一。
3.目前基本所有乡村教师乡镇工作补贴能够足额按时发放,但乡村教师大多的工资水平要低于城镇教师,有接近一半的老师表示愿意接受(假设)城里有学校过去任教的邀请。
乡村环境条件艰苦、教师待遇低、学校食宿条件差是乡村教师们所面临的重要难题,也是乡村学校教师流失的重要原因。
(四)学生方面
1.乡镇的学生多为住宿学生,且有很大一部分为留守学生。他们父母重视教育的程度与城镇学生父母有一定的差距,这使得乡村教师在与学生家长的相互配合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且有近五分之一的教师表示学生住宿,管理负担重。
2.乡村教育学生在不断的减少,有近十分之一的教师表示:如果学生越来越少,将不再愿意坚守乡村教师这个岗位。
六、思考及建议
(一)思 考
近年来,国家在不断的加大对乡村教师工资待遇等方面的扶持,“三十年乡村从教证书”是一个重要的体现。但这也不仅让人考虑到那些对乡村教育有一腔热血的年轻教育者们,他们没有那么长的工作时间,但也在不断克服着乡村教育的种种困难。这些生活、经济上的困难将会打消很多教育者的工作热情。
乡村教育的水平决定着农民素质水平,这是实现“五大振兴”任务的重中之重。随着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在全国推广,但是农村教育在基础设施、师资水平、素质教育改革程度方面,以及受农村空心化影响,家庭教育的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学校基础教育对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以及学习能力的塑造影响力有限。应试教育还是乡村教育的一个主要呈现方式。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村民走出农村,乡村生活者也在不断经受着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冲击。所以乡土教育在乡村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教育者们也需要去深挖乡土文化的内在价值,去留住更多的青年来因地制宜地建设家乡。
教师教授学生知识,指导学生成长,但教师也需要不断的学习,与时俱进。在教师自身的成长方面,教师们继续学习的动力不足、学习的途径与方法不够。专家培训、外出考察的机会不宽裕,参加培训的学习成本高,培训时间安排也常常不合理,让老师们渐渐降低了继续学习的热情与活力。
乡村教育都是基础教育,是一个漫长而持久的过程。乡村教师们常常与清贫、辛劳挂钩,他们需要耐得住寂寞,十年如一日的扎根乡村教育。在自身的发展上,高级职称、骨干教师评定困难,跨年级、跨学科任教负担重,专业发展困难也是教师们发展路上的“拦路虎”。人才流失严重,“新鲜的血液”不足,让乡村教育推进的尤为困难。
(二)建 议
1.注重落实,让科学的顶层设计彰显实效。目前,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本为标志的乡村学生创新培育顶层设计已经就绪,其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路径选择等已经明确,尽快落实乡村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使政策切实落地并有效发力。依据党和国家的决策,尽快补齐乡村短缺的教师教学资源,提高乡村教师福利待遇,重视乡村孩子的成长,为农村培养人才,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2.尽快补齐乡村教师教育师资短板。为打造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乡村教师队伍,充实乡村教育师资力量。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加大定向师范生的宣传力度,扩大其招生规模,并引导其成为优质乡村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推动开展城镇学校、更多优秀学校前往乡村学校开展学习交流活动,鼓励专家名师送教下乡,推动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优秀老师、优秀教育相关领导主动到乡村任职任教。“县管校聘”的改革也应加快推进,引导更多的公办教师和校长前往乡村任教。此外,很多已经达到退休年龄从教育岗位退出的教师,虽然已经离开了讲台,但仍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和信心,应当鼓励他们前往乡村教育这片天地继续发光发热。
3.提升乡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一方面要不断提升教师的工资水平,切实维护其工资、社会保障等权益。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原则上应具备一年以上农促基层服务工作经历,对此规定要严格落实。坚持职称评审向乡村教师倾斜的政策导向,可以单独设置“正高级教师特设岗位”。实施“精准补助”政策,强化“越是偏远、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政策导向,不断提升乡村教师工作补贴水平,尽量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不同区域间工资待遇相对均衡,支持优秀乡村教师安心从教。切实解决年轻教师最为关心的婚嫁、子女教育、住房等问题。不断改善乡村教师工作条件,因地制宜建设教师周转宿舍、休息室和其他必要生活设施,实现“安居乐教”。另一方面要给基层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精神认可。可以通过给予更多的政策关怀以及树立优秀个人榜样等方式让基层教师的工作岗位得到社会的全面认可,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为广大学子服务奉献。
4.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育水平和教育素养。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乡村教育补充优秀教师资源。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比如加大力度培养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减轻科目性的结构不平衡;增加对乡村教师对外学习交流的机会,积极促进城乡教师流通,互学互进,改善自身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积极鼓励城市一线名师,优秀教师等来乡村指导学习,学习先进教育理念;以丰厚的薪资待遇吸引优秀校长、教师来乡村任职任教。设立激励机制,在晋升职称时,应以高质量、高水平、服务乡村者优先考虑。
5.呼吁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还正处于心智尚未成熟阶段,他们非常渴求父母的陪伴与教导。迫于生活压力,乡村家长不得不外出谋生,以供养孩子读书成人。此时若社会愿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比如捐钱捐物,资助贫困学生、大学生支教等。让孩子看到更远的世界,让孩子被温暖包围,相信他们也会好好长大成人,将善意传递下去,回报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同时鼓励农村家长就近务工或父母留一方在家等,切实关照子女的成长教育。
七、结 语
乡村教师的现状和困境应当受到我们重视。乡村教育也应当是与时俱进的,首先要让乡村的思想文化建设赶得上经济建设的步伐,为乡村的经济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扎实的根基。除了政策鼓励外,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正面宣传力度也是十分必要的。让乡村教师们产生更多在乡村任教的自豪感与使命感,让乡村教育留得住人,培养教育行业更多的后继者,提高人们心中乡村教师的地位。鼓励更多的大学生走进乡村、了解乡村、扎根乡村;推动乡村发展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让源源不断的新活力注入乡村,这才是推动乡村教育的长久之道。
【参考文献】
[1] 钟焦平.乡村振兴必先振兴乡村教育[N].中国教育报, 2019-03-11.
[2] 刘 旭,胡国杰,辛雨姗.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 33(3):191-193.
[3] 刘恒美,王悦婷.农村教师的价值教育能力之反思[J].教育管理,2016,2(17):29.
[4] 刘铁芳.乡村教育的问题与出路[J].书屋,2006(10).
[5] 范先佐.乡村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5).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99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