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酷夏,午后的阵雨使泉州市安溪县的气候变得更为闷热,但却挡不住少年人前进的步伐。由动车转大巴,再转为私家车,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同心筑梦”实践队在8月1日-8月3日期间来到泉州市安溪县半岭村,前往贫困学生家庭,开展资助政策宣讲活动,用热情与关爱将国家资助政策宣传到个人,助圆贫困家庭求学成才之梦。 泉州市安溪县半岭村位于五阆山右侧,海拔320米,古时,湖头通往永春县一都乡必经湖上乡岭头山,此地为中间站,故名半岭。打工、出售农作物和家禽,是大多数半岭村村民的收入来源。为调查半岭村学子求学情况及进一步提升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力度,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实践队成员采用入户探访的方式,了解贫困家庭求学问题,讲解当前资助政策及项目。 由于本轮走访的对象是贫困家庭,为了确保家访活动在自愿的前提下开展,实践队事先征求了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得到肯定答复后一并确定了走访的时间、地点,充分保证对受访家庭的尊重。 当询问到村子里是否有开设学校时,学生指着我们下车的方向,表示村委会大楼里曾有设立过小学,“我小学一二年级就是在村委会大楼里上课的,不过因为之后的招生数量越来越少,无法满足开学人数,就不再设立小学。”她回忆起自己的求学之路,二年级之后就开始到镇上求学,每日父亲都需开着摩托车下山接送自己,“初中和高中我都在学校寄宿,由每日回家改为了每周末回家,所以我很适应大学的宿舍生活。”学生笑着说道。寒暑假期间,学生极少和朋友们一同外出,“朋友们大多都在县里,我更会选择在家里帮忙做些农活,减轻家人的负担。”除了探访的学生本人之外,该家庭还有两位仍在上初中的孩子,“压力很大,弟弟妹妹们的成绩也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是爸爸说一定会让我们都完成学业。”学生家长用方言也在旁不停强调,“上学才是最重要的!” 通过采访对话,成员们逐步了解半岭村的教育资源现状,学校数量几乎为零、学子外出求学、村子里假期学习氛围薄弱、学习时间碎片化、多子女家庭教育经济压力都是当下村子里教育的关键难题。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已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的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教育的国家学生资助体系,“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为普及国家资助政策,实践队成员在走访贫困家庭时询问家中孩童的学习阶段,针对性地讲解高中教育阶段、中职教育阶段、本专科教育阶段资助政策相关知识,同时结合实践队成员自身所获资助情况,详细介绍了高等教育阶段的资助政策,包括如何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及国家助学金、各类奖助学金的申请条件、勤工助学岗位申请时间及岗位职责等,构筑起贫困家庭资助知识框架,建立起贫困学生坚持完成大学学习的信心。 “你有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吗”实践队成员咨询学生后,得知学生因不了解国家助学贷款的具体内容而不敢申请后,成员们建议学生和家长一同到当地资助有关部门,进行深入咨询并考虑是否要办理。在问及毕业后个人方向时,一位半岭村学子说到“我想参加研究生考试,增强个人专业知识。”实践队成员看出一旁家长的为难,解释着研究生教育阶段的资助政策,“这个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是每一位研究生都有的吗?”家长指着资助宣传册,确认了一遍又一遍,得到回答后高兴地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学习,完成梦想。 随着家访的结束,半岭村下起了阵雨,在雨雾中,家禽慌乱地回到各自的“家”中,质朴的村民不断招手,用并不熟练的普通话说着“再坐一会”“雨停再下山”。在半岭村的实践中,成员们探究当地教育之困,感受民风淳朴,宣传资助体系,虽时间不长,但与村民聊过的家长里短,使半岭村的发展跃入脑海之中。本次“访贫”实践活动同时凸显出资助政策宣传的重要性,任重而道远,“同心筑梦实践队”的故事,仍会不断延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07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