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圣火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作者:邓光发

为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圣火,争做新时代好青年。8月18日至8月22日,华南师范大学锌镱服务队面向潮汕地区学生在线上开展了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系列课程与活动。

锌镱服务队开展了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系列红色课程,包括《从红色文物看见红色精神》、《致敬李大钊先生》、《亦柔亦刚,长青不败》、《纪念南京》等系列课程。

锌镱队成员徐裕华从红色文物出发,引导学生们思考,从而映射出红色精神,避免了课程的枯燥乏味,又保证了讲好红色故事。锌镱队成员徐裕带领同学们通过一张入学登记表、一个公文包见证了解放战争时期两名女英雄——江竹筠和沈安娜的英雄事迹。同学们也表示,“江竹筠同志的坚定敢于善于斗争、对党忠诚、勇于担当使命的高尚品格和沈安娜同志的全新向党、抛弃个人好恶、坚决服从党的安排的可贵精神值得学习。”

通过红色教育重温历史,让同学们的思想接受先辈鲜血的洗礼,缅怀先烈,饮水思源。锌镱队成员练梓钊带领学生们走进李大钊先生的一生的奋斗历程,深刻体会革命先烈红色精神。“若是没有这些革命先烈用鲜血去战斗,又怎么会有今天的欣欣向荣。”一位同学在评论区回答道。锌镱服务成员队立足历史,耐心地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精神,希望同学们能从光荣革命传统中汲取营养,传承好红色精神。

锌镱服务队成员崔艺桐通过所学红色故事给同学们介绍红色人物董竹君女士的传奇人生。同学们了解到,“董竹君女士始终自强,闯出了一番事业,对三民主义持怀疑的同时主动接触共产主义,突破重重困难、靠自己的坚韧智慧顺利完成任务,对党的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与同学们共同探寻红色记忆,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

提起南京,大家都会想到那一段令人愤恨的屈辱历史,为警示同学们勿忘国耻,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勇于奋斗。锌镱队成员况均曜向同学们介绍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发生过程和悲惨结局。惊心动魄的图片和视频把大家的思绪拉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愤怒和惋惜涌上心头。课中,锌镱队成员况均曜对同学们说到:“时间的滚轮永不停歇,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过去,更要放眼未来!

除了开展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系列课程之外,锌镱队还结合师范专业所学,寓教于乐,喻学于趣,开展了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其中包括“四史”知识竞赛、“重温长征路,共会长征情”活动和“变废为宝,少年书写强国梦“活动

“四史包括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一位同学在知识竞赛中自豪地开麦说道。同学们都热情澎湃,积极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行抢答,以小组为核心共同闯关,获得荣誉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在知识竞赛后,锌镱队在赛后采访了一位同学,那位同学说道,“这次知识竞赛拓展了我很多关于四史的知识,同时也了解了一些红色故事。可惜的是我们小组没有取得第一名。”

在破冰班会上,锌镱队成员向同学们展示了红色长征图,并介绍“重温长征路,共会长征情”活动,回忆“峥嵘岁月,光辉历程”。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在长征图上记录自己组所得积分,在记录的过程中重温长征路线与长征精神。长征图积分表的设计成员宋璐洲表示:“长征积分表的设计意图是希望在激发学生热情参与的基础上,还能够带领他们重温长征路线,了解那段在峥嵘岁月里的故事,体会伟大的长征精神。”

在“变废为宝,少年书写强国梦“活动中,锌镱队成员积极耐心地引导同学们变废为宝,利用废纸制作成手工作品展示自己的梦想。马悦涵同学利用废纸制作了一个可爱的机器人来体现他的梦想,在问到机器人的设计理念时,他说道,“科幻片里经常可以看到机器人的身影,我希望以后能够为国家做出真正的机器人。” 小小的脑袋里有着助力我国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远大理想,更有建设科技强国的殷切期待。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坚持不懈的航天梦。马锐宇同学利用废纸制作的小火箭,承载着他探索宇宙的“飞天梦”让我们一起见证小小火箭飞往更深更远的广袤宇宙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08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法”韵南国伴古迹:武大学子赴南方多省开展社会实践

在时光的长卷中,文物古迹如同无声的史官,铭刻着岁月的厚重与辉煌。它们是民族记忆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桥梁。然而,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这些文化瑰宝正遭受前所未有的考验,保护…… 李彦卿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韵北国护古迹:武大学子赴北方多省开展社会实践

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文物古迹宛如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明珠,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见证着岁月的兴衰变迁。然而,在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难题。自新《文…… 邓春林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 护遗迹传薪火:武大学子赴17省37市113处文物保护单位开展社会实践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可移动文物作为文明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变迁。它们不仅是历史的忠实见证者,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桥梁。随着时代的快…… 张婧妍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 韵江城护古迹:武大学子探寻革命文物保护新途纪行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物古迹是文明的忠实见证者,凝聚着岁月的深沉印记。它们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不可移动文物面临着诸多挑战…… 赵晓玲、王子希、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大学“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赴山东省多市开展社会实践

2025年1月10日至1月13日,武汉大学法学院“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前往山东省多市开展了为期4天的实践调研。调研期间,队员们在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淄博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淄…… 张景博 张盛伦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大学“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赴湖南省茶陵县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保

2025年1月15日至1月17日,武汉大学法学院“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聚焦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前往湖南省茶陵县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实践调研。期间,队员们跟随茶陵县文旅局工作人员实地考…… 黄婧怡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桂平木偶戏传承现转机:广西师大学子实地调研 “把脉开方

在当今文化多元共生且非遗保护浪潮澎湃的时代背景下,古老的传统技艺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2025年2月25日,一群充满朝气与…

邢台市博物馆举办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当地文化宣传

2025年1月10日至1月21日,邢台市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工作人员——刚刚返回家乡的大学生们,他们利用寒假时间参加了“返家乡…

通大杏林学子:金香盈盛地,桔韵助农忙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在华夏大地全面吹响,广西融安县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金桔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最新发布

最后一堂课-我的实习
七、八月的长沙是滚着热浪的夏末和初秋,在大学的三年时光里,第一次真真切切的感受了这座城市为什么叫火炉。从宁夏到长沙三十三个小时的绿皮火车,看着车窗外的飞驰的景色,感受着从北到南一路温度的变化,…
知更鸟——整合云端资讯,共建便捷校园!
知更鸟——整合云端资讯,共建便捷校园!在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下,高校存在着信息壁垒高筑,活动范围局限,信息渠道收窄等问题,导致资讯互通受阻,组队、招募信息发布分散,难以精准传达。为解决如上问题,北…
南师学子三下乡——在希望的旷野上星火相传
7月10日至8月中旬,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的星光闪烁在希望的田野上”乡镇图书室调查实践团成员对基层乡镇级公共图书室展开实地调查。调研足迹遍布5个省(自治区),14个城市,26个图书室。本次实践的调研地…
安工大学子三下乡:忆红色峥嵘岁月,扬革命精神光辉
安工大学子三下乡:忆红色峥嵘岁月,扬革命精神光辉在党的二十大来临之际,为深入了解党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江安徽工业大学“留踏红色轨迹,忆红色精神”三下乡社会实践宣讲团,于8月10日前往安徽宿州淮海…
安师学子三下乡:线上助力心理健康,做新时代的阳光少年
为守护儿童成长,助力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安阳师范学院“爱暖童心,筑梦未来”志愿服务队面向中小学学生开设主题式系列心理讲堂——“幸福的科学”心理课堂。课程涵盖了心理问题的正确认识、学业生涯、…
青春支教,教出精彩
怀着对暑期社会实践生活的向往,我踏上了赴阜南育蕾学校的火车,7月1日,正式在育蕾学校进行支教,成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德雅书苑“百年团魂,绘剪生花”支教团队的一员。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支教,在这短短的…
红色鸢都寻访团队员走进济宁革命军事馆
为了解当前红色旅游发展现状,探寻红色旅游发展新路径,8月5日,曲阜师范大学红色鸢都寻访团队员参观了济宁革命军事馆。采访了馆内部分游客,向他们了解该馆的发展现状,询问他们对于当前红色旅游发展的看法…
心守一抹暖阳,静待一树花开
7月25日,为守护儿童成长,助力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安阳师范学院“爱暖童心,筑梦未来”志愿服务队17名志愿者面向学生及家长们开展了为期20多天的线上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这是我第二次参加社会暑期实…
强化政策保障,释放加装潜能
(通讯员钟鑫媛)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有1.9亿人,人口比重高达13.5%,“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严峻挑战。“有的老年人因为腿脚不方便,几年了都没下过楼、出…
青春支教,共同成长
7月1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德雅书苑“百年团魂,绘剪生花”支教团队前往阜南,在育蕾学校开始支教活动。人生中第一次支教,对我而言意义非凡。我第一次认真地思考起“教”与“学”之间的关联,思考如何将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