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挖掘地方戏曲,服务乡村语言文化资源建设,日前,合肥工业大学赴祁门县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在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开展了以“徽池雅调承戏韵流传,字正腔圆助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推普实践活动。
品一出好戏,探乡村语言资源建设
安徽省祁门县目前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2项。其中国家级5项,徽州目连戏作为地方传统戏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艺术形式别致,反映了徽州的风土人情,带有较强的地方色彩。但目前目连戏客观存在着演员人数匮乏,传播渠道有限等问题。因此,深入挖掘该地方传统戏曲,探索该地语言文化资源建设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成为此次实践的重点。
在祁门县箬坑乡,团队成员拜访了目连戏省级非遗传承人叶正初先生,并在叶正初先生的引领下,团队成员整理查阅了目连戏历史剧本及曲牌资料,观看了目连戏影视资料,参观了“叙伦堂”目连戏传习基地、嘉会堂古戏台等。在实践中,队员们认识了用于目连戏表演的面具、服饰等道具,领略到古戏台建筑顶上“徽州三雕”的艺术构造,在惊叹于当地传统建筑制造技艺的同时,对目连戏的历史背景、唱腔特征等有了初步了解。
在与叶先生的交谈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当地居民老年人居多,乡村缺乏年轻活力,戏曲传承缺乏青年人的加入,目前叶老师义务创办了目连戏脸谱绘画班,希望目连戏传承能够“从娃娃抓起”。团队成员还了解到目前当地居民多用方言交流,与外来游客沟通困难较大,目连戏及当地其他文化遗产的宣传客观上存在着因语言沟通障碍限制宣传、发展的问题。
访一村基层,寻乡村多元发展问题
祁门县当地人多说祁门本地方言,祁门受徽州历史上人口变迁影响,方言复杂多样,祁门方言语音与普通话相去较远,甚至有不少音在普通话里找不到对应的字。这种语言特点使得推广普通话在祁门县显得尤为重要。
实践团队深入箬坑乡马山村走访当地居民,了解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情况、普通话使用情况及其对推普的态度等。团队成员了解到当地空巢老人较多,很多百姓不能用规范使用普通话表达等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当地民宿、特色旅游、茶叶出售等产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地经济发展。
同时,团队成员向受访居民宣传普通话的重要性,围绕“什么是普通话”“为什么要说普通话”“怎样说好普通话”等问题向居民进行系统介绍,并帮助当地居民进行正音,将推普工作落实到实处。
找一条好路,助乡村文旅赋能振兴
祁门,作为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地处黄山西麓,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既有如牯牛降、九龙坡、祁红博物馆等诸多旅游景点,也拥有如徽州目连戏、徽州三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因此,实践团在实践过程中力求寻找一条通过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实践团走访祁门县徽乡缘食品有限公司、祁红博物馆等非遗保护单位,充分了解非遗特色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实践团到达祁门县文化旅游体育局进行调研,与当地非遗专家章四海书记进行会谈。章书记介绍了当地戏曲目连戏难以深入青年群体、受众较为局限的现状,正在通过与高校学院对接互助、建立校园非遗基地等方式在青年群体中扩大影响力。团队成员就“推广普通话如何助力宣传目连戏”、“乡村语言文化资源建设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联系”、“大学生在推广普通话与乡村振兴中可担当的角色”等问题与章书记与叶先生进行了探讨,加深了对当地乡村语言文化资源建设、普通话普及推广现状及其关系的理解与认知。
实践期间,团队成员居住在箬坑乡马山村,这里依山傍水,风景迷人。实践团在和当地居民的交流中,他们大多表达了希望能够更好地开发和宣传当地的旅游文化资源,以此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的愿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10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