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丰碑永存,薪火长传”社会实践

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彭弼金

活动准备

为了实践活动有序开展,我们在29栋301进行了讨论活动。通过讨论和日程的实际变动,我们一致认为我们的实践活动应该基于对南京市的发展史的理解去学习南京的革命史,革命前辈的伟大信念进而实现强化我们为中国伟大复兴的初心和理想,故我们确定了调研的目标,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渡江战役纪念馆以及南京博物馆。我们10人分为两组,一组4人参观南京博物馆,另一组6人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渡江战役纪念馆。此外我们还对实践的过程、成果进行展望和可能的难题提供解决方案,并且了解目的地的防疫要求,进行预约等。

实地调研

4人组前往南京博物馆。朝天宫(Chaotian Palace)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水西门内,是江南地区现存建筑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官式古建筑群落 ,素有“金陵第一胜迹”之美誉。我们于下午3点10分到达这里,进入朝天宫后映入眼帘的就是棂星门,我们通过资料得知,星门为文庙大门,四柱三间牌坊,面阔15.5米。“棂星”古代传说是文星,“其状屈曲勾连”,以棂星门称,意思是文庙府学培养的人才,为国家所用。因此我们可知南京市不仅是六朝古都,还是个人杰地灵,人才荟萃的地方。接着我们依计划前往飞云阁。飞云阁高二层,阁正中悬挂清道光年间举人莫有芝的篆书“飞云阁”匾阁。古人曾胜赞此楼,“钟阜群峰,窥窗排闼。朝烟霏青,夕霞酿紫,如置儿席间,诚奇景也”。到达此楼,我们发现飞云阁构造奇特,位置独特,确实不负“奇楼”的盛誉,同时我们也感慨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行动力,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的坚韧性。最后我们参观了历史展。首先是南京城市史展,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从远古到秦汉、六朝、隋唐宋元、明清以及民国的文物,全面展现了南京人杰地灵、文化积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接着通过朝天宫历史展,我们通过“冶城春秋”,“朝天云阁”,“人文掌故”三个单元学习了朝天宫的历史沿革和掌故诗文;通过馆藏宋明服饰展,我们看到了真实的古人精美的服装和首饰,将古人的形象和生活立体地呈现于观众面前。经过一系列的视觉盛宴,我们于5点半离开南京博物馆,经过这次实地调研,我们小组深深惊叹于南京市的文化底蕴,尽管经历战争的破坏,但是南京依然蓬勃发展,我们更应该坚持文化自信,文化是民族的根,只有我们都相信和坚持中华民族磅礴的文化,中华民族才能实现真正复兴!

六人组前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大街418号,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也是国际公认的二战期间三大惨案纪念馆之一。我们于上午十点到达这里,一到那里,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几尊铜像,其中最大的一尊上面刻着“家破人亡”四个大字,一位母亲抱着她儿子的尸体,仰望苍天,痛哭呐喊。还有几尊是遇难同胞的遇难时的惨景,我们感到不寒而栗,身体的疲惫已完全被精神的肃穆所笼罩。进入场馆后,一种压抑感扑面而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30万的字样 ,这时时刻刻的提醒着我们,南京大屠杀是一场惨绝人寰的灾难,我们要珍惜和平的盛世,更要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血的历史教训。再往里走,墙壁上展示着各种各样的照片,无不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有杀人竞赛的,有侮辱妇女的,还有各种各样尸体的照片,每一张照片都触目惊心,直击人类的认知底线。我们继续参观,我们看到了当年遇难者的尸骨,他们什么也没有做错,可是他们却永远的躺在了这里。再往里走,就是国内外各界人士救助中国难民,最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来自德国的拉贝,他凭一己之力救下来无数难民,令人敬佩。于12点左右走出场馆的同时,我们远远看见了一座雕像,上面写着“和平”二字,这也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对和平的渴望以及维护和平的决心。大屠杀纪念馆里里展示的一张张照片,陈列的一件件的物品,播放的一段段的视频,都是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犯下滔天大罪最有力的证明,也无不在警示和激励我们团队的每一位成员,传承革命先辈们的伟大无私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播种红色的种子。

最后我们六人组去了渡江胜利纪念馆。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由主馆区、渡江胜利广场、渡江胜利纪念碑、挹江门城楼等组成。我们先去参观了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展,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很多大型雕塑、沉浸式的场景、经典油画以及口述历史影像。通过这些资料,我们似乎在脑海中重现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渡江战役的雄伟景象,使我们惊叹于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伟大战略构想,渡江战役总前委的指挥智慧以及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和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感人史实,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革命信念和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客观事实。我们接着去中国共产党南京历史展。这里的陈列分为“血奋战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奋发图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奋勇争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南京实践”、“践行嘱托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四个部分,我们仔细观看这里的文字资料、图片和文物以及相关视频,我们充分感受到南京在党的带领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在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我们参观了渡江胜利纪念碑。我们发现

渡江胜利纪念碑呈双帆船形,碑座为紫绛色船体,白色双帆正中悬挂着一枚渡江胜利纪念章。碑座正面镌刻邓小平手书“渡江胜利纪念碑”,背面镌刻毛泽东手迹《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如此的纪念碑仿佛一艘航船行进在滔滔的江面上,不仅象征着渡江战役的胜利,还表达着中国共产党终会带领中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到达幸福的彼岸。

本次实践活动结束后,我们每个人都感到收获良多,既学习了党史和南京历史文化,提高了思想修养,感悟了红色文化,又切实锻炼了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走访南京博物馆,我们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南京这座城历史的底蕴与厚度,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文化底蕴,南京人的精神内心才无比强大,在经历了抗日战争的悲惨破坏,南京与生活在南京的人们坚持了下来,仍能迸发出无限生机。以小见大,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文化强国,对内文化自信,对外文化吸引,保持文化的先进性,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之举。走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同胞纪念馆,我们知道有些历史是永远不能够被遗忘的,那些痛苦的历史往往可以警醒我们要牢记教训,振兴中华。走访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我们明白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都是用中国共产党先辈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作为青年大学生,有责任和使命把渡江战役所体现的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人民解放军恪守信念、坚持真理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发扬光大。

简言之,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们收获颇丰,在能力上,更在精神上,也会在行动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12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深受触动。虽然当时我并未下定决心报考安工大,但我从心底认为……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从砀山中学毕业的学子回访了高中,在高一11班开展了‘心怀母校……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缅怀与启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社会实践之旅

南京,2024年7月4日——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记忆不容忘却。为了深化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理解,提升青年一代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践团于今日走进侵……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红色千里行

2024年7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的“红色千里行”实践团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了一次深入的社会调研活动。此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公众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认知程……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触历史之殇,探访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

以缅怀之心,铭记历史之痛,2024年7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暑期实践队共同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团队成员访问前来参观的游客,了…… 孙富贵 王家鑫 姜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历史的回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实践之旅的感悟与收获

安徽学子三下乡:历史的回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实践之旅的感悟与收获2024年07月04日,由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组成的暑期实践队前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在那里,…… 孙富贵 胡天姣 柴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

参观朱光纪念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2025年2月5日,“文化之根,精神之魂”社会实践队一队员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走进了承载着深厚历史意义的朱光纪念馆,进…

最新发布

乡村支教,情暖乡村
支教,一个崇高神圣的使命,对于三下乡实践团队爱心支教组成员来说,感触尤为深刻。2022年7月4日,是我们支教生活的第一天,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也是我作为老师第一次登上讲台,以前的我们都是坐在下面聆听老师…
暑期艺术服务“遇践青春”社会实践活动交流感悟
书法艺术,是文化的独特表现艺术,不同时期的书法艺术都表现着不同特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价值取向。中国的书法艺术兴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在这支教的二十天里,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众投身于乡村教育事业的老师还有一群可爱的孩子。相聚是一种缘分,在生命的长河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能相遇相识,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缘分。短短二十天…
支教教改变命运,心得改变想法
时至今日,历时二十天的支教活动,终于在全体队员的配合下,在相关校领导和学校老师的帮助与支持下,圆满完成。二十天的支教生活,一路走来,有着数不清的崎岖泥泞,也有着看不完的春花秋月。二十天里,高兴…
河海学子三下乡:童心向党,赓续红色血脉
为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激发孩子们的爱党、爱国热情,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2022年暑假期间,河海大学“梦企航”支教团在安徽省涡阳县圣尧小学开展了“红领巾心向党”主题教育…
最终体会
时间匆匆忙忙的过去了,我还不及回首,便从我身边流逝。也许与你们遇见是缘分,但是这也是命运将我们安排在一起,我十分珍惜他。你们是我第一次所教的班级,也是我第一次全心全力去给你们授课去教育的班级。…
滁院学子“三下乡”:传承红色精神,追寻红色党史
2022年8月24日,滁州学院赴湖州党史团情宣讲小分队前往浙江省湖州市双塘村文化礼堂进行党史团情宣讲活动。为确保此次宣讲活动让孩子们有所收获,实践小分队采用了线上加线下的形式。宣讲活动开始前,队员们在…
武理学子三下乡:沙痕傍墟落,水色润民生
载着8个人的大巴车缓缓驶过,窗外府河镇波光粼粼的水库悄悄向后隐去,那是8月3日,我们为期12天的暑期社会实践结束了。微风轻掠,微微搅动着湖水,也将我的思绪拉到与府河相处的点点滴滴。初遇府河是在来到这…
最终体会
时间匆匆忙忙的过去了,我还不及回首,便从我身边流逝。也许与你们遇见是缘分,但是这也是命运将我们安排在一起,我十分珍惜他。你们是我第一次所教的班级,也是我第一次全心全力去给你们授课去教育的班级。…
感受乡村教育,奉献爱心支教
美好的时光总是很短暂的,一转眼,我们在湖北黄石阳新县梧塘小学的支教落下了帷幕,圆满结束了。在这次支教中,我不仅传递了知识,自己也收获颇丰。回顾这二十天的生活,我感慨万千,有太多的话想说,有太多…